罗静冉
我想告诉你,每一份坚持都是成功的累积;我想告诉你,每一种生活都有各自的轨迹;我想告诉你,每一个清晨都是希望的开始……
——题 记
曾经,我习惯于父母给我安排好一切。妈妈说让我去学舞蹈,我就去学舞蹈;爸爸说让我去补英语,我就去补英语。相比要勇敢地有自己的见解,我更情愿待在爸爸妈妈设计好的人生方格中,乖乖听话,不逾矩。那时,我的人生被父母规划着。
后来,《超级演说家》中刘媛媛的演讲《不作不会活》震撼了我,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听了那个精彩绝伦的演讲后,我对“作”这个字刮目相看。
“作”表面看是不安于现状的瞎折腾,其实是敢于尝试,敢于拼搏,敢于挑战不可能,敢于把梦想变为现实,是把握自己的人生。于是,我也想“作”一下。“作”什么好呢?
机会说来就来。学校要开运动会,我报了一个我擅长的50米短跑,又报了一个从没有尝试过的1500米长跑。没想到,我这个决定像一枚炸弹,瞬间震惊了全班。“作死呢?”“你跑得了吗?”“这不是胡闹吗!”很多同学担忧地劝阻我,我卻微笑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经过刻苦训练和体育老师的科学指导,我在两项比赛上都取得了不错的名次,而且我发现自己似乎更适合长跑。看来,人生真的是“不作不活”啊!
第一次“作”尝到了甜头,我开始乐此不疲。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我“遇见”了央视《朗读者》,决定再次“作”一下。我鼓起勇气对妈妈说我想学朗诵,妈妈愣了一下,笑了,立即给我报了一个朗诵培训班。进班后,老师夸我很有天赋,我学得也很开心。在班里,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比赛,也捧回了许许多多的获奖证书。第二次“作”,让我收获了更多的成就感!
可随着学习的深入,演讲老师对我的要求越来越高,我有些恐惧了。无论我怎样拼搏努力地“作”,也只能勉强维持应付,看不到“活”的希望。有一天,我沮丧地问妈妈:“我是不是不该学朗诵?” 妈妈温和而又坚定地告诉我:“刘媛媛说过‘不作就不会活,但她还说过‘我能作,也能自受。‘自受之后就‘活啦。”突然间,我明白了:自己选择的路,就要勇敢地走下去!
此后,我坚持每天练声,录一段音频,哪怕只是一小段。努力终会换来回报,我的朗诵有了很大的进步。进入初中后,在学校主办的“寻找最美朗读者”比赛中,我参加朗读的《我有祖国,我有母语》获得了一等奖;我还代表学校出席并参加了全市中学生“健康人生,绿色无毒”演讲活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增添了我坚持“作”的勇气。
坚持“作”,精彩“活”!我坚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评点】
谈论“人生”话题,对一个十几岁的学生而言,有一定挑战性,但作者以深刻的思想和流畅的文笔,给我们带来了惊喜。作者巧妙地化抽象为具体,从生活小事入手,从生活体验中选材,通过尝试1500米长跑、学习朗诵、参加大型比赛等方面坚持“作”、坚持挑战自我的切身体验,领悟到努力“作”则能精彩“活”,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的渐变过程。文章运用对比手法,以题记形式呈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深入浅出,刻画出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青少年形象。 陈秋凡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2018年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