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1-07 23:42:40韦昌芹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0期
关键词:急诊科风险管理护理人员

韦昌芹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分析

韦昌芹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2例患者与在该科室工作的16名护士作为本研究的对象。将这14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该院急诊科收治的7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该院急诊科收治的7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同时自2016年7月起,对急诊护理工作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护理工作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降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护理风险管理;急诊护理;护理风险事件;满意度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最集中、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科患者的病情十分复杂,且极易发生变化,因此给急诊护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临床研究表明,在对急诊科患者进行治护时,若护理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因此,临床上应加强对急诊护理工作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本文主要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是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2例患者与在该科室工作的16名护士。这16名护士均为女性;其年龄为21~45岁,平均年龄为(36.71±4.54)岁。将这14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该院急诊科收治的7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该院急诊科收治的7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观察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有34例,男性患者有37例;其年龄为19~78岁,平均年龄为(43.8±3.3)岁;其中,有食物中毒患者8例,酒精中毒患者2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7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9例,中暑患者10例,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9例。在对照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有32例,男性患者有39例;其年龄为20~76岁,平均年龄为(42.7±3.1)岁;其中,有食物中毒患者7例,酒精中毒患者27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7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例,中暑患者9例,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1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这142例患者中,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经抢救无效死亡和不愿参与本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心理护理、输液护理、用药护理和急救护理等。自2016年7月起,对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具体的方法是:1)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医院结合急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分批次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方面的培训,让她们全部参与其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法》等),以提高其法律意识。向护理人员讲解发生护理风险事件会导致的严重后果,使其自觉地重视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结合急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告知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并向其讲解识别护理风险事件和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方法。2)制定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重要举措之一。本院根据急诊护理工作的特点,找出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护理环节,然后制定相应的风险应急预案(如制定坠床、跌倒应急预案、意外脱管应急预案等)。另外,急诊科注意构建完善的告知和签字制度(如在为患者输注刺激性药物时需要告知患者或其家属、在转运高危患者时需要患者家属签字同意等)[1]。3)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水平。定期对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急救知识、急救药品和抢救程序的掌握情况等),以提高其急救水平。新来的护士在上岗前,必须先接受严格的考核,待其考核成绩合格后方能参与到急诊科的护理工作中。4)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要求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要按照规定书写护理文书。在书写护理文书时,字迹要清晰可辨,记录的内容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在书写中,若出现错字,可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保留原来的字迹,并注明修改的时间和修改人,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尤其不得涂改数字和时间)。5)科学管理急救物品与仪器。指派专人负责急救仪器、物品和药品的管理工作,保证急救仪器、物品与药品时刻处于备用的状态。同时,将每种药品和物品均放到指定的位置,并定期对其质量、性能等进行检查(如每周保养1次抢救仪器,每天对抢救仪器进行1次通电检查等)。在抢救工作结束后,要及时补充消耗的药品与物品。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如坠床、跌倒、意外脱管等)的发生率。采用自拟的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护理风险事件是指在整个诊疗的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的各种损伤等不安全事件。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药物、环境、设备等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期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一种管理措施。急诊科是医院中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因此对急诊护理工作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十分必要。笔者认为,对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二是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2-3]。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急诊护理工作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降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 陈平,钟永,袁逊,等.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3(19):37-40.

[2] 方方.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5,20(9):22-23.

[3] 韩国云.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31(14):1313-1314.

R473

B

2095-7629-(2017)20-0255-02

猜你喜欢
急诊科风险管理护理人员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8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0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