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响
(江苏省响水县中医院,江苏 响水 224600)
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模式对手术后的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分析
李 响
(江苏省响水县中医院,江苏 响水 224600)
目的:比较用常规护理模式与综合护理模式对手术后的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江苏省响水县中医院在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的优良率、对护理的满意度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的优良率及其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手术后的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相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其进行护理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促进其骨折愈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常规护理模式;综合护理模;手术;股骨骨折
股骨是人体最大的长管状骨。股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该病主要是由受到暴力击打、从高空坠落及发生交通事故所致。股骨骨折患者的患肢会出现严重的肿胀和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患肢长度缩短的情况[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有学者指出,在对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后,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促进其骨折愈合,缩短其康复的时间[2]。本文主要比较用常规护理模式与综合护理模式对手术后的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
本文所选取的5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均为江苏省响水县中医院在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 患者。其中,排除未签署《知情同意书》、存在沟通障碍及病历资料不全的患者。将这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有10例,男性患者有15例;其年龄为55~80岁,平均年龄为(65.43±5.29)岁;其中,合并高血压、骨质疏松症和其他疾病的患者分别有6例、10例和5例。在观察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有9例,男性患者有16例;其年龄为56~79岁,平均年龄为(65.35±5.21)岁;其中,合并高血压、骨质疏松症和其他疾病的患者分别有7例、8例和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内容包括:对其进行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及健康教育等。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是:1)基础护理。术后,协助患者保持半卧位,将其床头抬高30°,以促进其患肢的血液回流。术后6 h内,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瞳孔、心率、意识的变化情况,每隔1 h为其测量1次血压,每隔2 h为其测量1次体温。准确记录患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及时为其更换切口的敷料。2)心理护理。多数股骨骨折患者因担心术后的康复效果而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如焦虑、烦躁等),从而不利于其康复。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以往治疗成功的病例,并耐心开导和劝慰患者,以缓解其负面情绪。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让其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干果、木耳、芝麻及绿叶蔬菜等),以促进其骨折愈合。告知患者严禁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辛辣、冷硬的食物等)及易导致消化不良的食物。4)疼痛护理。多数手术后的股骨骨折患者在麻醉药的药效消退后会出现疼痛的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放松心情的训练和运动(如深呼吸训练、上肢抬高训练等),以转移其对疼痛的注意力。同时,遵医嘱对疼痛严重的患者进行镇痛治疗。5)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定期为患者按摩肢体、协助其翻身,并在其身下垫软垫,以防其发生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的外展、内收等训练,以防其发生关节僵硬。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得分>90分、得分为70~90分、得分低于70分分别表示其对护理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记录其骨折愈合的情况。用优、良、差三个等级评价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情况。优:经治护,患者的骨折处愈合良好,未出现并发症。良:经治护,患者的骨折处愈合较好,出现了轻微的并发症。差:经治护,患者的骨折处愈合较差,且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用SPSS203.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比较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的优良率
过去,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手术后的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健康意识提高,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此类患者的康复需求。因此,寻找一种更为实用、有效的护理模式对手术后的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势在必行[3-4]。综合护理是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护理模式,适用于对手术后的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5]。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与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手术后的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相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其进行护理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促进其骨折愈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1] 常国华.循证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11):1434-1436.
[2] 刘洋,宗涛.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补肾壮骨汤治疗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7,12(5):1077-1080.
[3] 白博,桑宏勋,郇科,等.新型纳米氮化钛银涂层髓内钉治疗家兔股骨骨折感染的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5(6):544-548.
[4] 吴征杰,李灿辉,杨宇,等.活血益气法对大鼠股骨骨折后高凝血状态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2):231-235.
[5] 全宸良,娄盛涵,刘勃,等.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7,38(5):430-432.
R473
B
2095-7629-(2017)20-0247-02
李响,女,1972年9月出生,籍贯:江苏响水,学历:本科,职称: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普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