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011)
对老年急性加重期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的效果探讨
李 婷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011)
目的:探讨对老年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慢性阻塞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老年急性加重期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Ⅰ组和Ⅱ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Ⅰ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血气分析指标、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喘憋症状消失的时间、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与Ⅱ组患者相比,Ⅰ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喘憋症状消失的时间、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更短,接受护理后其PaO2、SaO2和对护理的满意率均更高,其PaCO2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加重期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促进其康复,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呼吸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此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群[1]。有学者指出[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患有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3-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因受凉而出现病情急性加重的情况。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常合并有呼吸道阻塞[5]。此病患者若未能及时得到救治,可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从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在本次研究中,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采用系统化护理方案对老年AECOPE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病情符合AECOPE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2)存在长期的喘息、咳嗽、咳痰等临床表现。3)本人及其家属了解本次研究的实施方案及目的,并同意参与本研究。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老年AECOPE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Ⅰ组和Ⅱ组。Ⅰ组26例患者中有男18例,女8例;其年龄为56~87 岁,平均年龄(75.1±6.9)岁;其病程为9个月~12年,平均病程(4.4±2.1)年。Ⅱ组26例患者中有男15例,女11例;其年龄为54~86岁,平均年龄(74.7±7.6)岁;其病程为10个月~11年,平均病程(4.2±1.0)年。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对Ⅱ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环境护理、心理护理、气道护理、导管护理、用药指导及饮食指导等)。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Ⅰ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是:1)进行入院指导。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为其介绍院内的具体情况,详细地向其讲解临床上治疗AECOPE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方法及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此过程中,应尽量采用温和的语气、浅显易懂的语言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消除其心中的疑虑,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2)进行心理护理。患者因病情反复发作,常会出现焦虑、烦躁、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向其讲解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提高其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3)进行呼吸系统护理。(1)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注意观察其是否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神志不清等情况,并详细记录其排痰量、痰液的颜色、气味、咳嗽的时间、程度及频率等。定期对患者的肺部进行听诊,根据其出现的痰鸣音、呼吸音和啰音判断其病情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处理。(2)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进行吸氧治疗。在进行吸氧治疗期间,注意监测患者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并根据其具体情况为其调整吸氧治疗的方案。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的方法。(3)由于口腔是肺部感染致病菌的主要来源,护理人员应定时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清洁,防止其口腔和咽部的分泌物堵塞其呼吸道。对于痰液粘稠无法自行咳出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采用雾化吸入法对其进行气道湿化,以促进其排痰。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咳痰方法,并在晨起、用餐前及雾化吸入治疗结束后15~20 min为其叩背。对于不能予以叩背的患者,应使用振动排痰机对其进行治疗,以促进其排痰。对于呼吸音、痰鸣音及SpO2等各项临床指标较差的患者,应使用电动吸痰器对其进行吸痰。在进行吸痰时,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手卫生规范,尽量保持动作轻柔。在完成吸痰后,应对患者进行吸氧治疗,以防止其发生缺氧、窒息。4)进行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食物,指导其养成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告知患者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免其发生高碳酸血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营养支持,以提高其机体的免疫力。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嘱咐其注意防寒保暖,并告知其在发生呼吸道感染后应及时就医。
观察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血气分析指标、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喘憋症状消失的时间、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对护理的满意度。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aO2、PaCO2、SaO2、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喘憋症状消失的时间、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住院的时间用(±s)表示,采用t检验,对护理的满意率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接受护理后,Ⅰ组患者PaO2、PaCO2和SaO2的平均 值 分 别 为(83.9±7.1)mmHg、(44.5±4.8)mmHg、(92.6±1.9)%, Ⅱ 组 患 者 PaO2、PaCO2和 SaO2的 平均 值 分 别 为(72.4±6.2)mmHg、(65.1±4.8)mmHg、(87.1±1.1)%。与Ⅱ组患者相比,Ⅰ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其PaO2和SaO2均更高,其PaCO2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PaO2、PaCO2和SaO2的比较(±s)
表1 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PaO2、PaCO2和SaO2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PaO2(mmHg) PaCO2(mmHg) SaO2(%)Ⅰ组 26 83.9±7.1 44.5±4.8 92.6±1.9Ⅱ组 26 72.4±6.2 65.1±4.8 87.1±1.1 P值 <0.05 <0.05 <0.05
Ⅰ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喘憋症状消失的时间、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平均值分别为(2.3±2.6)d、(5.0±4.4)d、(7.3±1.7)d、(9.2±2.1)d。 Ⅱ 组 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喘憋症状消失的时间、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平均值分别为(4.6±1.9)d、(8.2±2.4)d、(9.4±2.2)d、(12.5±2.7)d。Ⅰ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喘憋症状消失的时间、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d,±s)
表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d,±s)
组别 例数 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喘憋症状消失的时间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 住院的时间Ⅰ组 26 2.3±2.6 5.0±4.4 7.3±1.7 9.2±2.1Ⅱ组 26 4.6±1.9 8.2±2.4 9.4±2.2 12.5±2.7 P值 <0.05 <0.05 <0.05 <0.05
护理结束后,Ⅰ组患者中对护理工作的评价为非常满意的患者有10例(占38.46%),为较满意的患者有9例(占34.62%),为基本满意的患者有6例(占23.07%),为不满意的患者有1例(占3.85%)。Ⅰ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6.15%(25/26)。Ⅱ组患者中对护理工作的评价为非常满意的患者有5例(占19.23%),为较满意的患者有7例(占26.92%),为基本满意的患者有8例(占30.77%),为不满意的患者有6例(占23.08%)。Ⅱ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76.92%(20/26)。Ⅰ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高于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127,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COPD是以呼吸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8]。此病具有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时可诱发Ⅱ型呼吸衰竭,从而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9]。近年来,随着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化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研究指出,对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促进其康复,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1] 李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家庭无创通气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949-950.
[2] 王玉梅.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2(8):22-23.
[3] 郭绪荣,安淑霞.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4):31-32.
[4] 王小丽,李娟,费素定,等.集束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创通气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浙江医学教育,2013,12(5):34-36.
[5] 刘世敏.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4):542-543.
[6] 刘莹.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0(12):3385-3387.
[7] 沈英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针对性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分析[J].全科护理,2013,11(21):1921-1922.
[8] 王克霞.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护理应用研究[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3):2183-2184.
[9] 何妍.舒适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11):77-78.
R473
B
2095-7629-(2017)20-02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