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华伟
(泗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泗阳 2237000)
补阳还五汤联合西比灵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曹华伟
(泗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泗阳 2237000)
目的:研究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比灵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择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泗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对其接受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平均分为研究X组和研究Y组。使用西比灵对研究X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补阳还五汤和西比灵对研究Y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基底动脉平均的血流速度、左椎动脉平均的血流速度和右椎动脉平均的血流速度。结果:研究Y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研究X组患者,其基底动脉平均的血流速度、左椎动脉平均的血流速度和右椎动脉平均的血流速度均快于研究X组患者,P<0.05。结论: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比灵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其脑循环。
补阳还五汤;西比灵;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联合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基底动脉和椎动脉出现狭窄或栓塞引起的[1]。目前,西医主要使用西比灵等药物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但效果一般。在本次研究中,我们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比灵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现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泗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这60例患者的入选标准为:1)经颈部彩超检查和脑CT检查被确诊患有后循环缺血性眩晕;2)其眩晕的症状至少存在1年以上;3)不存在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4)至少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这三种基础疾病中的一种。5)未患有精神性疾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6)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与我院签署了相关协议。将这60例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平均分为研究X组和研究Y组。在研究X组患者中,有男13例,女17例;其年龄为40~80岁,平均年龄为(60.38±3.72)岁。在研究Y组患者中,有男12例,女18例;其年龄为41~80岁,平均年龄为(60.69±3.59)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本次研究获得了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2]。
使用西比灵对研究X组患者进行治疗。西比灵的用法为:口服,10 mg/次,1次/天。联合使用补阳还五汤和西比灵对研究Y组患者进行治疗。补阳还五汤的药物组成和制用法为:黄芪65 g,红花、天麻、赤芍、川芎各10 g,葛根30 g,桃仁6 g。水煎服,1剂/天,分2次服用,连续用药14天为1个疗程。患者若伴有失眠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柏子仁、酸枣仁;患者若伴有脘腹痞满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陈皮、厚朴;患者若伴有血脂异常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山楂;患者若伴有耳鸣、耳聋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菖蒲、磁石;患者若伴有高血压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杜仲、钩藤。西比灵的用法同上。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在28天以上。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基底动脉平均的血流速度、左椎动脉平均的血流速度和右椎动脉平均的血流速度。疗效判定标准为:经治疗,患者眩晕的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其脑循环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为显效;经治疗,患者眩晕的症状有所减轻,其脑循环的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为有效;经治疗,患者眩晕的症状无变化或在加重,其脑循环的情况无改善为无效[3]。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Y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研究X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研究Y组患者基底动脉平均的血流速度、左椎动脉平均的血流速度和右椎动脉平均的血流速度均快于研究X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基底动脉和椎动脉血流情况的比较(cm/s,±s)
表2 两组患者基底动脉和椎动脉血流情况的比较(cm/s,±s)
组别(n=30) 基底动脉平均的血流速度右椎动脉平均的血流速度研究X组 41.82±4.51 36.89±5.55 37.99±5.05研究Y组 44.54±4.21 40.11±5.42 40.81±4.33 t值 2.4147 2.2734 2.3219 P值 0.0189 0.0267 0.0238左椎动脉平均的血流速度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西医认为,此病是由于患者的基底动脉和椎动脉发生动脉硬化,导致这三条动脉(椎动脉为2条)出现狭窄或栓塞引起的。中医则认为,此病是由于患者身体虚弱、血气瘀滞引起的,在治疗此病时应采用活血化瘀、补虚养气的原则。
西比灵又名盐酸氟桂利嗪。此药是一种选择性的钙离子拮抗剂,具有改善脑微循环和脑神经元的代谢情况、抑制脑血管痉挛、抗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液粘滞度的作用,因此常被用于治疗由脑血管痉挛或脑组织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补阳还五汤的药物组成为黄芪、红花、天麻、赤芍、川芎、葛根、桃仁。其中,黄芪具有补气固表的功效;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天麻具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的功效;赤芍具有行瘀止痛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的功效;葛根具有解表升阳的功效;桃仁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将上述药物合用,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4]。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比灵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其脑循环。
[1] 沈勤康,严民力,戚观树,等.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1):135-138.
[2] 张志坚.西比灵治疗45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8(6):1290-1290.
[3] 李同凯,郑会城,高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疗效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2):177-179,181.
[4] 杨晓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比灵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10):53-53.
R255.3
B
2095-7629-(2017)20-01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