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国宏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宜兴 214221)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潘国宏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宜兴 214221)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23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超声检查和静脉造影检查(将其进行静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观察对比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和超声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与用超声检查相比,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均较高(但用其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特异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浆D-二聚体;超声检查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此病的发生、发展与患有恶性肿瘤、静脉曲张和长时间卧床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尽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了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对在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23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23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这些患者的入选标准:1)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压痛等症状。2)临床资料完整。这些患者的排除标准:1)患有急性动脉栓塞。2)患有肾脏疾病。3)存在血液高凝状态。4)近期内接受过溶栓治疗。5)患有损伤性下肢血肿或肌纤维组织炎。6)患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7)存在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超声检查和静脉造影检查的禁忌证。这123例患者中有男64例,女59例;其年龄为23~77岁,平均年龄(42.3±6.6)岁;其中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有17例,患有静脉曲张的患者有11例,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有10例。
对这123例患者均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超声检查和静脉造影检查(将其进行静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进行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是:1)在清晨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3 ml,将血样置于含有枸橼酸盐抗凝剂的试管(由BD公司提供)中待检。2)使用离心机对血样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机的转速为3000 r/min,离心时间为10 min。3)采集血浆,使用希森美康CA1500血凝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对血浆标本中D-二聚体的水平进行测定。进行超声检查的方法:1)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其胫前静脉、胫后静脉及腓静脉等下肢深静脉进行扫描(探头频率为5~10 MHz)。2)观察各静脉管径的大小、结构、内膜、血流情况及多普勒流速曲线等,记录其病变情况。进行静脉造影检查的方法:1)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对其足背静脉的远侧方向进行穿刺,然后对其下肢深静脉进行顺行造影(高压注射浓度为60%的泛影葡胺注射液)。2)对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进行分段连续摄片,并摄取其小腿侧位片。
观察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和超声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结果为阳性的判定标准: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450.0 μg/L。用超声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结果为阳性的判定标准:存在下肢深静脉管径增大且管径不随呼吸改变,管腔内无回声或存在低回声,且无血流信号。用静脉造影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结果为阳性的判定标准:存在下肢深静脉充盈缺损,主干不显影,附近侧支丰富且远端扩张。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进行静脉造影检查的结果显示,本组123例患者中有107例患者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有16例患者患有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结果显示,本组123例患者中有112例患者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有11例患者患有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进行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本组123例患者中有99例患者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有24例患者患有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详见表1。
表1 对本组123例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超声检查和静脉造影检查结果的对比(n)
经静脉造影检查证实,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00.00%、68.75%、95.93%,用超声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1.59%、93.75%、91.87%。与用超声检查相比,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均更高,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特异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下肢深静脉内血液异常凝结引起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若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可发生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2]。尽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血浆D-二聚体检测、MRI检查、彩超检查、CT检查和静脉造影检查均为临床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用方法[3]。李晶等[4]指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体内的纤维蛋白原会大量降解,而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原降解的主要产物之一。在对疑似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实施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前,应先对其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以初步判断其是否存在血栓形成的情况。顾伟平等[5]通过临床研究证实,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敏感度均较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可明确其病情的严重程度。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用超声检查相比,用血浆D-二聚体检测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均更高。这与董娟[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此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李天刚,王艺璇,关崇丽,等.D-二聚体检测联合超声检查在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12):31-32,35.
[2] 赵希铭,张国秋,张广源,等.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对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152-153.
[3] 刘安,陈廖斌,王欣,等.膝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动态监测及临床意义[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2):145-149.
[4] 李晶.血浆D-二聚体与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在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6,33(5):502,504.
[5] 顾伟平,徐耀庭,李杜渐,等.冲洗液控温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血浆D二聚体、选择素P和选择素E的影响[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11):1126-1129.
[6] 董娟,康春松.血浆D 二聚体水平在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2):2717-2719.
R764.04
B
2095-7629-(2017)20-0170-02
潘国宏,男,1982年5月出生,江苏宜兴人,本科学历,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临床检验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