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使用中药实施药师监督的意义

2018-01-07 23:41:36华雯晴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不合理药师处方

华雯晴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中医医院,江苏 南京 211100)

临床上使用中药实施药师监督的意义

华雯晴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中医医院,江苏 南京 211100)

目的:研究临床上使用中药实施药师监督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在为治疗组100例患者应用中药进行治疗时,对其用药情况实施药师监督。在为常规组100例患者应用中药进行治疗时,不对其用药情况实施药师监督。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患者和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4.00%(14/100)、3.00%(3/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和治疗组患者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分别为13.00%(13/100)、2.00%(2/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应用中药进行治疗的情况实施药师监督可有效地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其合理用药率。

中药合理应用;药师监督;不良反应

研究发现,目前临床上不合理应用中药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严重影响患者治疗的效果,且容易导致其出现不良反应。张碧华等[1]指出,对应用中药进行治疗的患者实施药师监督能够提高其治疗的有效率。为了探讨实施药师监督对促进中药合理应用的意义,本文对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常规组100例患者的年龄在21岁至64岁之间,平均年龄(45.2±2.67)岁;其中有女性53例、男性47例。治疗组100例患者的年龄在20岁至65岁之间,平均年龄(44.6±1.76)岁;其中有女性47例、男性53例。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为常规组患者应用中药进行治疗时,不对其用药情况实施药师监督。在为治疗组患者应用中药进行治疗时,对其用药情况实施药师监督。实施药师监督的方法如下:1)药师向临床医生介绍各种中药的药理作用、功效、使用禁忌证等,帮助其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以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对于临床医生已经开具的处方,药师要加强审核,重点核对处方中药材的类型、用法用量与配伍等是否合理,是否适合患者的病情。在发现处方中的问题后,药师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并协助其对处方进行调整。2)药师指导护士按照处方配制药材,详细地告知其配制处方药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水煎方法及入药顺序等)。在发现配制错误的方剂后,应及时对其进行丢弃处理。3)药师加强对患者用药情况的监督。在患者用药期间,药师应积极参与查房,加强对其用药的管理。一方面,认真核对患者处方中规定的用药量和用药的时间,确保其每日按时按量用药;另一方面,告知患者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对其进行生活指导和饮食指导,以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例如,告知患者服药与进餐应间隔1小时以上、润肠药及泻下药应空腹服用、健胃药应饭后服用等。4)药师应开设用药咨询窗口,为临床医生、护士和患者提供中药用药咨询服务,确保他们能够及时了解相关的中药用药知识。药师定期对监督工作进行总结,搜集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的案例,并在工作总结会议上指出中药合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到SPSS 20.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平均年龄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在用药期间,常规组10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5例患者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有4例患者发生循环系统不良反应,有3例患者发生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00%(14/100)。治疗组10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有1例患者发生循环系统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0%(3/100)。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的对比

在用药期间,常规组10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未按医嘱用药,有5例患者的用药量不合理,有4例患者所用中药方中药材的炮制方法不合理,有1例患者所用中药方中药材的配伍方法不合理。常规组患者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为13.00%(13/100)。治疗组10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未按医嘱用药,有1例患者所用中药方中药材的炮制方法不合理。治疗组患者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为2.00%(2/100)。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表2 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的对比

3 讨论

研究发现,目前临床上不合理应用中药(包括用药量不合理、药材炮制方法不合理、药材配伍方法不合理等)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严重影响患者治疗的效果,且容易导致其出现不良反应。相关的文献报道指出,对应用中药进行治疗的患者实施药师监督能够提高其治疗的有效率,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张超[2]、陈继明[3]等通过临床研究证实,在为患者应用中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药师对临床医生进行用药监督,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闵静等[4]指出,药师不仅要全面掌握各种中药材的适应证及其可引发的不良反应,还要深入了解其配伍禁忌。在用药监督工作中,药师应对临床医生所开具处方中药材的配伍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核,以防止中药材配伍方法不合理情况的发生[5-7]。

综上所述,对患者应用中药进行治疗的情况实施药师监督可有效地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其合理用药率。

[1] 张碧华,谢沂伯,邵晖,等.临床中药师在综合性医院合理用药中的价值[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5):441-444.

[2] 张超,张彦丽,郑飞,等.临床中药师在中医院进行中药药学查房工作体会[J].医药导报,2016,35(z1):154-155.

[3] 陈继明,李仰瑶.中药师对肿瘤患者应用中药药学服务效果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6):118,119.

[4] 闵静,褚侠.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对减少中药不良事件的影响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0):175-176.

[5] 陈虹,胡豪.银川市居民购买非处方药品时对社区药房药师提供药学服务感知的调查[J].中国药房,2016,27(30):4197-4199.

[6] 王祥领,张永超,刘丽萍,等.从中药灌肠治疗探索中药师参与临床工作模式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B):46-47,48.

[7] 姚毅,庞会明.中药临床药师的培养现状及对培养方式的建议[J].中国药师,2015,18(6):961-963,991.

R932

B

2095-7629-(2017)20-0152-02

华雯晴,女,1972年7月出生,本科学历,主管中药师,研究方向:中药合理应用与管理

猜你喜欢
不合理药师处方
药师之歌
药师之歌
药师“归一”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人间处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34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8
处方
小说月刊(2015年1期)2015-04-19 02:04:16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药业(2014年24期)2014-05-26 09:00:23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