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2018-01-07 23:41:08潘生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0期
关键词:巴曲达拉进展

潘生英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 江苏 丹阳 212300)

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潘生英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 江苏 丹阳 212300)

目的:探究用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接诊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抽选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治疗A组与治疗B组。为治疗A组患者联用阿司匹林和依达拉奉进行治疗,为治疗B组患者联用巴曲酶和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SF-36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1)与治疗A组患者相比,治疗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其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与治疗A组患者相比,治疗B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各项SF-36评分均更高,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P<0.05)。结论:用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进展性脑梗死;依达拉奉;巴曲酶;神经功能缺损

进展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性脑梗死。此病的发病率约占脑梗死总发病率的26%~43%[1]。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应从控制患者的脑神经损伤、防止其脑缺血区扩大方面着手,以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用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这60例患者均经临床检查被确诊患有进展性脑梗死。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治疗A组与治疗B组。治疗A组患者中有女性14例,男性16例;其中年龄最小的43岁,最大的79岁,平均年龄(51.62±8.47)岁。治疗B组患者中有女性16例,男性14例;其中年龄最小的44岁,最大的78岁,平均年龄(52.06±7.49)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 治疗方法

为治疗A组患者联用阿司匹林和依达拉奉进行治疗。阿司匹林(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80078)的用法是:口服,100 mg/次,1次/d,连续用药2周。依达拉奉(生产企业: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0051)的用 法是:将30 mg的依达拉奉加入到100 ml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次/d,连续用药2周。为治疗B组患者联用巴曲酶和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巴曲酶(生产企业: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295)的用法是:在治疗的第一天,将10 U的巴曲酶加入到100 ml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在治疗的第三天、第五天,将5U的巴曲酶加入到100 ml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在用药期间,监测患者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依达拉奉的用法与治疗A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对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评定。(1)治愈: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100%,残疾等级为0级。(2)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残疾等级为1级~3级。(3)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残疾等级为3级以上。(4)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7%。2)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汉化简版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的评价指标包括生理职能、活力、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等,每项指标的满分均为100分。患者的各项SF-36评分越高,说明其生活质量越好。3)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高,说明其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各项SF-36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治疗的总有效率用%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治疗A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治愈的患者有3例(占10.0%),为显效的患者有7例(占23.3%),为有效的患者有13例(占43.3%),为无效的患者有7例(占23.3%)。治疗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7%(23/30)。治疗B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治愈的患者有1例(占3.3%),为显效的患者有13例(占43.3%),为有效的患者有15例(占50.0%),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占3.3%)。治疗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7%(29/30)。与治疗A组患者相比,治疗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详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SF-36评分的对比

与治疗A组患者相比,治疗B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各项SF-36评分均更高。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SF-36评分的对比(分,±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SF-36评分的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时间 生理职能评分 精神健康评分 社会功能评分 活力评分 躯体疼痛评分 情感职能评分 生理功能评分 总体健康评分治疗A组 30 治疗前 52.30±10.20 54.46±11.53 56.79±8.22 60.417.22 51.74±6.36 64.57±5.62 48.84±8.61 70.47±5.43治疗后 75.16±5.46 73.85±5.34 76.78±5.12 74.16±4.03 71.23±5.46 74.41±5.76 77.50±8.33 80.02±4.13治疗B组 30 治疗前 52.35±10.59 54.44±11.71 56.45±8.59 60.27±7.58 51.29±6.27 64.28±5.56 48.49±8.79 70.38±5.84治疗后 85.78±6.09 87.41±4.76 88.58±7.23 84.74±5.96 83.55±7.31 82.45±6.69 88.75±7.63 90.79±6.24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对比

与治疗A组患者相比,治疗B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对比(分,±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A组 30 22.18±11.34 19.78±9.03治疗B组 30 21.85±11.94 14.59±9.42 t值 0.1098 2.1785 P值 0.9130 0.0334

3 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性脑梗死。此病患者在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后的2 d内会出现病情阶梯式加重的情况[3]。目前临床上对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血栓形成、脑水肿、侧支循环阻塞等因素密切相关。依达拉奉属于自由基清除剂,其穿透血脑屏障的有效率高达60%。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静脉输注依达拉奉可有效地清除其大脑中含有高细胞毒性的羟基自由基,抑制其体内脂质的过氧化反应,保护其脑神经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减轻其脑水肿、脑神经功能障碍的情况。巴曲酶具有抑制红细胞凝集、沉降、血栓形成、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降低血粘度、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和减轻脑水肿等作用。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1] 白金.奥扎格雷钠联合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5):190-191.

[2] 冯春花.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塞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3(18):134-136.

[3] 胡红晓.丹红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塞的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5):686-688.

R743

B

2095-7629-(2017)20-0070-02

潘生英,女,1967年10月出生,江苏丹阳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

猜你喜欢
巴曲达拉进展
巴曲酶治疗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及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巴曲酶对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长阳南曲缘起《桃花扇》之考析
黄钟(2014年4期)2015-03-23 02:42:52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
沉潜迷醉达拉湾
海洋世界(2014年2期)2014-02-27 15:25:19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进展
河南科技(2014年22期)2014-02-27 14: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