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莉
(信丰县人民医院眼科,江西 信丰 341600)
用晶状体摘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 治疗的效果分析
肖 莉
(信丰县人民医院眼科,江西 信丰 341600)
目的:探讨用晶状体摘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2012年4月至2017年3月信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对其接受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平均分为研究X组和研究Y组。使用周边虹膜切开术对研究X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晶状体摘除术对研究Y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Y组患者的视力高于研究X组患者,其眼压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研究X组患者,其前房深度大于研究X组患者,P<0.05。结论:用晶状体摘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视力,降低其眼压,增加其前房深度,而且安全性高。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晶状体摘除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白内障均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科疾病。有调查发现,约有40%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可合并有白内障,而且此类患者多为老年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出现眼压升高、视力下降、前房深度变小等症状和体征[1],病情严重者可发生不可逆的失明。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主要探讨使用晶状体摘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2年4月至2017年3月信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这60例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经眼科检查确诊患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符合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3)无眼部手术史;4)未患有其他眼病;5)未患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6)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与我院签署了相关协议。将这60例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平均分为研究X组和研究Y组。在研究X组患者中,有男16例,女14例;其年龄为52~79岁,平均年龄为(63.79±4.45)。在研究Y组患者中,有男18例,女12例;其年龄为52~79岁,平均年龄(63.81±4.47)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使用周边虹膜切开术对研究X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为:在手术开始前,对患者进行结膜囊冲洗,并使用甘露醇对其进行降眼压治疗,然后用利多卡因滴眼液对其眼球进行表面麻醉。用开睑器撑开患者的眼睑,用镊子夹住眼球12点钟方向的虹膜。先将眼球周边较小的虹膜切除,然后从切口向后房内注入少量的粘弹剂。分离瞳孔区的虹膜,用显微囊膜剪将其剪开,然后剪开眼球12点方向的瞳大肌和括约肌,再剪开瞳孔缘6点钟方向的瞳孔括约肌。使用晶状体摘除术对研究Y组患者进行治疗。进行晶状体摘除术的方法是:在手术开始前,对患者进行结膜囊冲洗,并使用甘露醇对其进行降眼压治疗,然后用利多卡因滴眼液对其眼球进行表面麻醉。用开睑器撑开患者的眼睑,在巩膜上做两个0.5 cm的切口,将弯曲度为30°的弯针头从一个切口探入晶状体内,将切割头由另一个切口探至晶状体的赤道部。将切割头的切速调整为400次/秒。将弯针头的吸引力调整为20~26.7 kPa。用切割头对晶状体核进行切割(应采用“掘煤法”进行切割),用弯针头吸出切下的晶状体核。完成上述操作后,切除晶状体囊膜内的皮质,压迫巩膜,最后切除晶状体囊膜[2]。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束后,研究Y组患者的视力高于研究X组患者,其眼压低于研究X组患者,其前房深度大于研究X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的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的比较( ±s)
组别(n=30) 视力 眼压(mmHg) 前房深度(mm)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研究 X 组 0.24±0.11 0.34±0.18 25.42±1.24 18.68±1.85 2.05±0.21 2.23±0.35研究 Y 组 0.25±0.13 0.68±0.21 25.41±1.38 13.26±1.54 2.03±0.28 4.21±0.43 t值 0.227 4.761 0.021 8.721 0.221 13.831 P值 0.822 0.000 0.984 0.000 0.827 0.000
研究Y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研究X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白内障均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3]。临床研究发现,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发病2年后,受眼压升高和房水排出困难的影响,有很大的几率会合并白内障[4]。
以往,临床上主要使用周边虹膜切开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不过,该手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房水排出困难和眼压升高的症状,但患者在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高,而且其视力改善的程度有限。晶状体摘除术是临床上治疗白内障常用的手术方法。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该手术具有增加患者前房的深度、减轻小梁受压的程度和降眼压的作用,因此可用于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5]。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晶状体摘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视力,降低其眼压,增加其前房深度,而且安全性高。
[1] 戈严.晶状体摘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8):1236-1239.
[2] 谢海娟,谢桂军.晶状体摘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4):3550-3551.
[3] 付立红.晶状体摘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6(2):46-47.
[4] 邵晓蕾,邹畅,李劲,等.青白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及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6(2):61-67.
[5] 谢雄.晶状体摘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循证评价[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11):440-440,441.
R779
B
2095-7629-(2017)20-00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