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佳 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
浅谈“网络基础”的教学方法
陈伟佳 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
“网络基础”作为一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原理的基础性课程,由于理论性较强,概念繁多难懂,并不易于让高职学生接受,所以,如何将复杂的概念简单化,理论教学趣味化,是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通俗易懂 专业深入 结构严谨 归纳总结
网络基础这门课程不仅枯燥乏味,而且技术原理普遍晦涩难懂,再加上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就形成了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教起来难,另一方面学生学起来难;要想改变关键在于如何将深奥难懂的网络原理通俗化、趣味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探讨。本文对“网络基础”教学的方法提出了如下几点参考意见:
能把复杂的网络基础原理讲得通俗易懂,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例1,网络中最最基础的内容就是网络osi的7层模型,让学生记住这7层模型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可以通过比喻的方式用一句话来串起:无数网传(某明星)会表演;无—物理层;数—数据链路层;网—网络层;传—传输层;会—会话层;表—表示层;演(谐音应)—应用层;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一下子就能记住这7层结构;
例2,当我们准备给学生讲解什么是子网划分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说子网划分其实就是将一个大的网络划分成多个小的网络,这样形容起来不够形象生动,我们可以将其比作切蛋糕,子网划分其实就是平均切蛋糕的思想,可变的子网划分也是切蛋糕,只是切的过程中不是平均分配的切法,而是根据个人的体型(也就是根据子网的大小)来分配蛋糕。通过这种形象的比喻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说明子网的划分概念,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记住。
人类大脑记忆图像要比记忆文字更容易记住,所以在解释更为复杂的概念时,用图画解释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记住。如果把一本全部文字的理论书,变成一本漫画书,我相信很多同学会喜欢。
例如下图所示,我们在解释载波信号和被承载信号的时候,可以用途中的小船比作载波信号,船上的人比作被承载信号,船载着人就好比载波信号背着被承载信号。用图形来说明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记得更牢。
什么能让我们的理论更具说服力,数据!大数据时代的当代,用大量的表格数据来为你的观点作为辅证,能够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效果。例如我们用如下列表来比较光纤单模与多模,更直观更清晰也更有说服力。
特性 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纤芯大小 8-10μm 50μm、62.5μm、或者更大模间色散(模态色散)可避免模间色散 存在模间色散现象距离特性适合长距离传输 适用于短距离传输光源 激光 发光二极管(LED)
我们讲解的每一部分内容都应该从专业的角度进行非常深入的剖析,应该帮助学生拨开网络这层神秘的面纱,尽量避免让学生陷入云里雾里,这就要求教师讲得具体全面,绝不要给学生留下一笔带过的感觉。
例如,当我们在讲解网络拓扑图中的总线拓扑图的时候,
我们应该从几个方面来全面的剖析它:
(1) 总结此结构的优点:结构简单、布线容易扩展比较灵活
(2) 此结构的缺点:故障检测和隔离比较困难,负载能力较低,还有一断全断
(3) 详细介绍介质访问控制协议:CSMA/CD的工作原理
讲解理论就是要让学生懂得多,懂得全,如果知识像蜻蜓点一下水一样讲解,学生只能是雾里看花,所以有时间我们就要把重点内容展开来讲,讲深讲透讲全。
网络基础这门课,内容非常广知识点也非常多,所以要求我们在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逻辑结构,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一些我们要详细的讲,哪些我们可以粗略的概括,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我认为,网络基础这门课,应该围绕osi七层模型的结构摊开来讲解,每一层的内容又可以分点来讲解。比如第三层网络层,在这一层我们又可以分1、网络层的概述;2、网络层的主要功能;3、网络层的各种协议包括ip协议、arp协议和icmp协议等;4、路由器相关的基本知识包括路由表、路由算法等。
网络基础这门理论性比较强,所为理论,实际上是我们在网络发展的过程中,将遇到网络问题解决后,总结的经验方法,我们就将其整理成我们的理论知识。理论是枯燥的,所以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解释,尽可能用图片和数据来展示,在讲解的过程中尽量不要以偏概全,将授课内容结构化和合理化,那么我相信学生也会有兴趣听这门课而且将网络理论基础打好。
[1]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王达著,2013.1(2016.6重印)
[2]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三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季福坤等编著, 2013.9(2016.11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