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记叙文文本解读

2018-01-01 00:00:00王晨
当代旅游(下旬) 2018年2期

文本解读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历史性、现实性、生成性、个性等特性。教师只有先对文本有较深的认识,才能更好地传递给学生。本人以《英语》人教版高中必修五 Unit 3 Reading:《First Impression》为例,结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后简称为《标准》)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知识,从文本主题、文本内容、文本文体、文本语言、文本作者五个维度展开,实现与文本作者的交流,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便于教师在日后更好地开展教学。

一、文本主题解读

本文本标题为 “First Impressions”。文本主题是“作者与朋友的一次未来之旅的故事”。文本的主题意义是:通过讲述在未来之旅中经历的事、看到的物,一方面是使高中阶段的学生通过该文本的学习,能够大胆发挥想象,对人类今后的生活环境、方式进行猜测;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环保生活意识,倡导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

基于核心素养和《标准》的要求,并结合该文本的主题意义,教师可以预设以下学习目标:首先,学生要理解文本内容并加以解读和思考,跟随李强进行一次未来之旅,畅想未来,培养发散性思维;其次,学生应懂得,如果我们不保护环境的话,未来的环境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将不会成为我们的保护伞;因此学生应培养保护环境的道德情感、责任担当以及人文底蕴,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文本内容解读

整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可分为三个大部分:未来之旅之前(第一段),未来之旅过程中(第二、三段),未来之旅之后(第四段)。

每部分都有主题句和细节信息组成,按照故事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以“I have to remind myself constantly that I am really in AD 3008.”开门见山,介绍了“我”(李强)如何进行这次“未来之旅”的,以及“我”的感受;第二部分为在旅途中,同时又分为在太空中和在太空舱外两小部分:第一小部分,felt sleepy、The capsule began swinging 等主要介绍了“我”在时间仓的经历;第二小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对1000年后未来的第一印象。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王平(“我”的朋友)的家。

教师可以预设以下学习目标:首先,学生可以正确清晰的理解整篇文章及来龙去脉,就这篇文章来说,学生可以大胆发挥想象,对人类今后的生活环境、方式进行猜测;其次,学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爱护人类资源的重要性。最后,学生在熟悉文本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于此话题及其相关话题的写作框架,以读促写。

三、文本文体解读

该文本为记叙文体裁。包含了记叙文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就该文本而言,时间为公元3008年,地点为未来的地球,人物是李强和朋友王平,起因是去年李强获得了一次未来之旅的机会,经过是李强和王平在太空舱时的状态以及李强对未来的第一印象,结果是因空气稀薄等环境因素,李强及其不适应未来的地球生活。

教师可以预设以下学习目标:首先,、学生需了解并掌握记叙文的六大要素,并能准确分析,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其次,根据文本中旅行的发展顺序,并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形成此文本的“思维导图”;最后,学生在掌握文本内容和文体特点的基础上对文本展开合理续写。

四、文本语言解读

文本信息是通过文本语言传递出来的,因此解读时,教师要关注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和文本结构的同时,也要感受作者对文本词汇的精心选择。

首先,文本使用exited;worry;unsettled等词汇,突出作者对这次未来之旅的期待、恐慌与不知所措。其次,本文运用恰当得体的修辞手法,不但能够准确的传递文本信息,而且与具体的语境和谐统一。第三段作者用looked like a large supermarket,这不仅能体现了此地方的空间大,而且侧面烘托出这个未知环境杂、乱的特点,同时也可以想象出作者烦躁、恐慌的心情,以及对未来世界的不适应。

基于核心素养和《标准》的要求,并结合该文本的主题意义,教师可以预设以下学习目标:首先,学生可以更深入理解文本,学会使用词汇: aspect ;impression;take up ;constant;constantly等。短语:give sb. a good impression; remind sb. of sb./sth.等。其次,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发挥想象展望未来,培养发散性思维和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主人翁意识;最后,学生学会恰当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并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五、文本作者解读

本单元的主题是“谈未来”,内容主要涉及人类对今后生活环境的想象、猜测和思考,是在“谈未来生活”基础上延伸的一个口语交际话题。因此,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作者在文本中多次采用对话的形式进行记叙,真实地为读者呈现出作者在未来的所见所闻,减轻了阅读难度并且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作者通过描述李强对于未来之旅恐惧、不适应的状态,例如:I suffered from “Time lag”、we felt sleepy and closed our eyes。侧面烘托,可以看出作者极其不希望地球的未来变成笔下的模样。最后,作者通过记叙李强与朋友一次未来之旅,旨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未来进行展望,同时启发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及环保意识。

教师可以预设以下学习目标:首先,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其次,高中阶段的学生通过该单元的学习,能够大胆发挥想象,培养自身的发散性思维;最后,学生应引起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在学英语中学做人,激发热爱共有家园的情感。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

作者简介:王晨,1996年生,女,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