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下共享单车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8-01-01 00:00:00刘映君宋广朋
当代旅游(下旬) 2018年2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发展理念的日益推广,“互联网+”共享单车以其便捷和灵活性满足了大众需求,为公众解决了通勤“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而迅速在我国各城市得到推广与应用,成为“互联网+”共享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但当前共享单车市场仍然存在等系列问题,为了探究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对我国“互联网+”模式下共享单车的发展现状作了细致的调查分析,发现制约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1)投放的单车数量过多,造成资源浪费;2)企业维护单车成本高,盈利不足;3)单车乱停乱放现象凸显,影响社会秩序;因此建议联合政府部门,加强对共享单车市场的管理;加强软硬件创新,满足多样化需求;寻求多方合作,增加收入来源以保障共享单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共享单车;互联网+;制约因素;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制订“互联网+”战略行动计划[1],结合互联网运营模式诞生的“互联网+”模式已经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在“互联网+”模式下形成的线上对线下服务以多元化、多样化、多维度的方式蓬勃发展,近年来新兴的共享单车更是其典型代表,其无桩式的设计,以及互联网和智能移动设备的交互体验,随用随取,随用随停的便捷性,解决了公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2]。共享单车自2014年兴起开始,各品牌的共享单车投入数量呈井喷式增长,截止到2017年,已有超过30家的单车品牌已经扩散到全国30多个城市[3],行业总融资额达到了70亿元,其中摩拜单车和ofo共享单车已宣布完成了D轮融资[4]。共享单车一度成为全球火爆话题,甚至成为“新四大发明”之一[5-6]。现在已经成长为我国各大城市中仅次于公交、地铁的第三大城市交通方式[7]。但是,在“互联网+”运营模式下,共享单车作为新兴的探索性的产业发展模式,必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不仅对共享单车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也为“互联网+”模式的运营提供基础参照。

一、共享单车的兴起和发展

当前由市场主导的无桩式共享单车模式来源于由政府主导的有桩式共享单车。在经过三个不同时期和模式的发展后,最终在我国形成了现有的共享单车模式[8]。第一阶段是在2010年以前,有桩式共享单车由政府主导运营,采用公交卡+固定停放桩的模式,主要分布在交通枢纽、大型居住区、风景旅游区等,布点设置以交通换乘接驳为主,单车停放位置固定,辐射范围和服务能力有限。运营成本相对较高,2010后开始有市场取代政府进入共享单车领域,但这一阶段仍然是采用有桩式的营运模式,单车投放数量和分布区域小,仍无法真正方便公众出行。直到2014年,为方便校园出行,北京大学毕业生戴威提出了“以共享经济+智能硬件,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理念,第一批无桩式共享单车在北大投入使用。其运作模式为:将学校内闲置的自行车统一收集,通过ofo平台在线给校内师生骑行,提供者有权永久免费使用ofo共享单车,使用者低价获得骑行服务。取得预期效果后,无桩式共享单车迅速走出北大校园,走进全国200多所高校和30多个城市[3]。据报道,从2015年至2016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从245万增长到1886万,预计到2019年底将达到11000万用户规模[9-10]。最早进入共享单车行业的两家企业,摩拜和ofo,甚至走出国门,前者已经扩张至国内外50多个城市,后者已经覆盖国外4个国家100多个城市[11]。在城市交通网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共享单车快速发展的原因

(一)顺应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快速走进我们的生活。互联网经济对传统经济的逐渐替代已成共识,“互联网+”传统企业的结合给传统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给它们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2014年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以31%的速度持续增长,互联网共享经济行业增速达118.5%。当前中国互联网经济的规模已位居世界各国之首,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12-14]。预计到2020年共享经济交易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15]。共享单车是信息技术与传统自行车结合集成创新的产物,顺应了时代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潮流。

(二)满足了社会大众的出行需求

共享单车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为纽带,将智能设备(当前主要是智能手机)与单车有效链接起来的出行系统。主要服务于城市短途出行和连接各大公交站台与工作地点之间的交通盲点,打通了城市交通网的“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社会大众市内出行“打车贵、走路慢、公交堵”的难题。再者,共享单车的使用与归还简单便捷,用户随用随取,收费便宜;此外,共享单车符合当前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理念,故而受到大众青睐。

三、共享单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共享单车的出现和快速发展,足以证明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其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引起政府和社会大众的重视和质疑,也限制着共享单车的进一步发展。

(一)投放的单车数量过多,造成资源浪费

当前共享单车市场有超过30家的单车品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各品牌的共享单车企业都大规模往市场投放单车,仅在2016年,广州市的共享单车的投放量就已经高达20万辆,远远超出其13万辆的需求量[16],截止到2017年年底,累计投放进入市场的共享单车有2300万辆,先后进入市场的共享单车企业有77家[17],过量的共享单车不仅占据了大量的社会空间,影响社会出行,还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这与共享经济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减少闲置资源的初衷背道而驰,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目前存在的二维码涂花,甚至“公车私用”等缺失社会公德的现象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成本[18]。

(二)企业维护单车成本高,盈利不足

依靠骑行收费和押金沉淀带来的巨大现金流与利息收入是目前共享单车的主要盈利模式,资金回笼期长,以摩拜为例,一辆单车的成本为3000元,一天按照租用4到5次,每次租金为1到2元钱计算,大概需要2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19]。相比于单车的维护与管理费用,共享单车企业盈利远不足以支撑其长远发展,从共享单车目前的收费标准来看,摩拜半小时1元租车费,二代摩拜单车半小时为0.5元;而OFO对于校内师生0.5元一小时,非师生认证用户为一小时1元[8]。这样的价格在车辆的折旧成本和沉淀资金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另外,共享单车的损毁率高,有数据显示摩拜单车在上海和广州的损毁率超过了10%,ofo单车在杭州的损毁率近5%,而当前尚无有效地措施减少单车的损坏率[3]。入不敷出造成企业支撑能力下降。

(三)单车乱停乱放现象凸显,影响社会秩序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无桩式的共享单车方便了社会出行,但当前乱停乱放现象已经成为共享单车发展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一方面,部分民众骑行结束后将单车随意停在过道口,马路上,方便了自己却影响了过往车辆和行人。另外,城市共享单车规模发展迅速,但是对单车的摆放位置的规划和布局不足,使得许多单车未能摆放至专门停车区域,只能占用人行道、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规划的单车摆放位置不合理,导致在某些路段用车高峰期常常面临无车可用的情况出现。这些问题都体现出共享单车的管理和维护不足,亟待加强。

四、对策建议

(一)联合政府部门,加强对共享单车市场的管理

政府介入引导单车市场将会是将来共享单车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了共享单车的高速发展,当前一二城市的共享单车市场对单车的需求已经处于饱和状态,面对各品牌共享单车的继续投放,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共享单车市场规范,根据城市需求量设置投放限额,依据城市各路段单车的使用情况,合理分配各路段的共享单车数量。增加共享单车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出专门的共享单车停放区域,避免共享单车干扰城市道路和城市管理秩序。同时政府要为城市共享单车企业的利益保驾护航,加强民众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宣传,树立共享单车使用有序文明诚信意识,加强单车保护意识。联合企业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严格监督共享单车的合理使用,严整蓄意破坏单车,涂刮二维码、破坏单车锁,公车私用等不文明用车现象严整,保证共享单车真正实现“共享”。

(二)加强软硬件创新,满足多样化需求

当前共享单车的运作大都是以低价和高数量投放来争取市场,抢占客源。但都忽略了用户的行车体验和多样化的需求。现阶段共享单车使用者大部分是年轻化的白领和学生,对新事物的追求和个性化体验较为注重,因此单车企业应及时了解客服的需求,推动共享单车多元化发展。同时,进一步进行软件优化,通过技术革新,使用简便精准可靠定位技术和红外技术等手段,提高单车的定位精准度[9]另外,单车质量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在责任认定以及平台是否担责等方面,现在的市场规定并不成熟[10],因此在单车的制造环节,厂商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制造质量优良,安全系数高的单车,并联合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明确单车使用规程和事故责任明细包括共享单车服务对象、重量、年龄等需要明确,才能在保障用户出行需求和安全的同时保证企业自身利益。

(三)寻求多方合作,增加收入来源

加强与各行业的合作,增加企业的收入来源渠道,众多的共享单车是城市的移动广告牌,具有很好的广告宣传效果,而当前很少有企业利用这块移动广告牌。因此,共享单车企业可以和相关企业合作,利用共享单车的流动性,在其软件和车身投放广告,另外,共享单车企业还可以联合各大旅游景点,开展自行车旅游线路,加强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宣传,举行单车文化交流,开展共享经济论坛等活动,增加企业收入来源。

五、结论

“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出行方式,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人们通勤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与传统有桩自行车的运营模式比,共享单车运行模式显得更加便捷和新颖新颖。当前,共享单车企业大多为自主创业型企业,并仍处于摸索的阶段,虽然近年来共享单车发展迅速,但这些企业对于发展壮大后的管理以及牵扯到社会公共空间的管理问题上时便显得谋划不足[20],本文细致分析了共享单车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保障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1.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胡乐乐.论“互联网+”给我国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2):26-32.

[2]刘亚楠.共享单车发展研究分析[J].时代金融,2017(8):251-254.

[3]王光荣.共享单车发展问题系统探究[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2):30-35.

[4]张子轩,吴蔚.共享单车的现状、问题以及其发展对策建议[J].现代商业,2017(15):162-163.

[5]骆大进.从“新四大发明”看中国经济的不竭动力[N].文汇报,2017-08-23.

[6]陈芳,余晓洁,鹿永建.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成中国“新四大发明”——标注中国启示世界[J].重庆与世界,2017(18):63-65.

[7]杨证轲,董恺凌,张学梅.国内外共享单车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27-33.

[8]钟旺.浅析共享单车的变迁之旅和未来发展之路[J].市场论坛,2018(1):83-85.

[9]肖岳.共享单车“荆棘路”[J].法人,2016(11):28-29.

[10]梅子昂.共享单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7(4):15-17.

[11]何涛.共享单车现象与共享经济发展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8):99-104.

[12]文宗瑜.以“互联网+”助推并支持中国互联网经济实体化[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8(2):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