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民宿旅游特点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8-01-01 00:00:00张丽谭波
当代旅游(下旬) 2018年2期

摘要: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市在2016年共评出民宿1400余家,符合民宿的经营实体少于100家。从重庆现有的民宿情况来看,目前乡村民宿主要还是以较为低端的农家乐为主,由于资源、奖金、管理规范等不同的约束和限制,重庆市乡村民宿发展正处于改革期和转型期,乡村民宿的内涵建设和经济建设都还需要进一步扩大,行业规范化管理体制需要不断完善和形成。

关键词:重庆;民宿;发展;对策

一、重庆乡村民宿旅游分析

通过走访和不断深入的了解,我们了解到城口亢谷、巫溪长红村巴渝民宿为政府扶贫民宿,同时采用“以地入股”“以房联营”的经营模式,积极运用网络媒体订房平台开展线上订房,进行互联网营销宣传策略。巴渝民宿网络平台月报显示,2017年9月客房有150余间,该月销售金额21953多元;巴南区民宿主要分布在圣灯山、二圣、安澜等镇,含有民宿20余家,建筑面积88526余平方米,700多个房间,最大日吞吐量为77070余人;重庆市以乡村民宿为切入点,促进民宿与乡村旅游、产业相融合,逐步打造集娱乐、休闲、吃住为一体的“归原人家”,建立“一地五区”的规划结构,建筑面积6.2余万平方米,年可接待人数近60余万人次,实现古村文化、产业活化与人的活化;江津区民宿正在试点建设中,民宿建设已纳入了重点民生工程,在规划、经营管理和用地保障等方面有了新的探索;开州区民宿以乡村酒店类型为主,全区乡村旅游酒店目前已达到626家,主要有风情农家、休闲农庄和生态庄园三种模式。

二、重庆乡村民宿的特点

民宿旅游将会是未来的一个旅游发展趋势,通过民宿这种方式,也将会进一步带动当地的产业发展,而乡村民宿在民宿的三种模式中,起着重要而又显著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让彰显乡村旅游中的文化情怀,同时可以导入乡村生态与文化创业理念,进乡村现有的资料进行重新整合与设计,开发结合当地特色又不失高雅的旅游精品项目,比如在民宿中常见的休闲农庄,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精品民宿旅游项目,除此之外,还有主题庄园,亲子乐园,乡村营地等各具风格特色的精品项目,同时,在乡村民俗民宿的规划和策划中,要结合符合重庆市某个区某个小镇当地的文化特色,不断挖掘文化精髓和内涵,同时加以时代元素,使其既具有人文元素又具有时代感,不仅为旅客提供文化大餐,也为旅客提供精神大餐。总体而言,目前,重庆乡村民宿的体验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农业体验,林业体验民宿:比如体验乡村风貌,了解农村概况,掌握农业特点,②工艺民宿:插花、民俗工艺、工艺文化的了解,工艺传承等;③民俗民宿:地方民风民俗,民情,民间传说、历史沉淀等;④亲子民宿:绿色天然食物、新型家庭文化的形成,儿童经济、早教、智能游戏体验等;⑤运动式民宿:爬山、温泉、滑雪等。

三、重庆乡村民宿的开发思路及理念

重庆市乡村民宿的发展,在不同的区域、不同资源里,积极探索、发现、整合可利用的资源,转变经营模式和手段,找到社会融资、同时找到村集体、个体户的利益平衡点,为个体户、社会资本进入乡村民宿进行“量体裁衣”,设计好开发的总体思路和路径。

对重庆乡村民宿的开发要进行一个精准的定位,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或者思路来精准对接和梳理开发的思路:①相对于体量不大同时适宜于发展民宿的自有房屋,鼓励个体户和村集体自主经营,也可以对相对较小的体量或者是,较为分散的村集体、校址、厂房以及个体户的闲置房进行整合,资源统一集中规划,同时要辅入社会资本及专业团队开发建设。②相于对于体量较大同时适宜于打造民宿示范点的旅游景区或是乡村,通过租赁、置换、搬迁、合作等开发理念思路和理念,逐步引入其他社会资源和资本、以专业团队来开发建设和维护乡村民宿的原始风貌和文化底蕴。在民宿的开发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生态环境的保护,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同时配以观赏性强,搭配合理的富有景观效果的植被吸引游客的目光。二、打靠特色精品民宿,依托当地现有的人文景观,以及配套的资源,打造具有文化气息浓郁、因地制宜的形成自己的特色,其中要有新(创新)、优(优质)等不可缺少的元素。三、丰富民宿旅游项目和内容,挖掘现有的文化底蕴,充分考虑不同游客的不同需要,尽量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体验,要具有乡土气息,更要具有人情味。同时要开展各种主题的旅游活动,比如,小型剧场,特色美食,度假别墅,亲子乐园等不同的体验风格和主题。

四、制定重庆乡村民宿管理规范相关促进政策,进一步促进民宿的快速发展

重庆市乡村民宿的发展,需要规范有序的管理,需要有相关的制度保障,以制度为纲,以项目为主的乡村民宿发展,作为民宿的主管部门,①要制定《重庆市乡村民宿管理办法》,重点明确民宿的项目落地、规划、用地、建筑、管理等限制性指标和各项审批程序,明确各方管理职责。②建议由各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制定出台重庆市乡村民宿扶持政策,落实资金保障,根据乡村民宿投资规模,可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如对投入额在300万项目以上项目,可奖励20~500万奖励;根据民宿等级评定结果,可按等级制定5~15万元奖励;制定精细化奖励政策,如可按床位每个给予千元左右奖励,并依据民宿入驻率、网络订房量等指标,每年给予3~5万元奖励等。

五、结束语

重庆乡村民宿作为市场的耀眼的新星,成为乡村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使命,乡村民宿的形式、形成和发展,对乡村民俗民情是一个好的展示,对丰富乡村文化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张丽,1997年生,女,在读本科生,2015级旅游管理专业。

指导老师:谭波。

参考文献

[1]潘莉.记得住乡愁——城镇化进程中的民俗保护和传承[J].前沿,2014(z5):11-13.

[2]李初叶,周元雄.温州民宿产业发展探索[J].温州时尚研究院,2016,1(4):617-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