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脱贫攻坚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旅游发展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民众来说是发挥本地特色、增加收入、扩展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繁荣发展并逐渐成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从而影响了这些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旅游发展的应对措施,从而促进这些地区的旅游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制约;关键问题
我国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和地区,少数民族拥有众多的自然风光和优秀传统文化,旅游开发给这些民族的民众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成为少数民族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还存在着众多挑战,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
一、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
(1)少数民族地区多处于中西部偏远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发展旅游业,交通是必要的基础。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发展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在满足新时代旅游发展需要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少数民族的自然和人文属性,少数民族对外联系通道较少,运输网络不完善,特别是现代化的铁路、高铁覆盖不足,所具备的水运航道通过量较小。西南地区及云贵高原等,仍然存在着交通运输较为困难。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地理位置,导致少数民族地区距离客源集聚地较远,运输成本较高。东部地区因其经济、人口等诸多因素,使得国内主要客源市场集中在东部地区。对于国际客源来说,我国国际客源的主要通道也是集中在东部发展的沿海城市,再转运至少数民族地区,导致人员疲惫、运输成本高等不利情况。(2)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服务系统不完善,阻碍旅游业持续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由交通限制导致的基础设施服务跟不上,包括网络、通讯、完善的旅游服务系统等。旅游服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少数民族地区许多地方网络较差,甚至没有网络覆盖,通讯服务网点较少,加之通信设备的陈旧老化、不足等问题,导致上网、打电话、信息交流等都受到限制。旅游大都需要休闲娱乐的场所,所具备的软硬件设施如果使得旅游者不能“随手可得”,就会让旅游者产生不方便的服务诉求。人文方面的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语言的不同、专业旅游人才的缺乏,不能在旅游地与旅游者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服务系统的不完善,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缺乏宣传,阻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3)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链缺少资金支持,民众参与度不高。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业发展方面的资金基本由政府财政进行支持,每年的政府投入也十分有限,且旅游业发展形成特色和范围所要投入的经济效益显现慢、资金回收周期较长,很少能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这不仅无法满足当地旅游从业人员的日常保障,激发不了从业者的积极性,也会使得当地民众对旅游发展丧失参与的热情和信心,更无法适应日益发展的旅游需求。
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应对措施
(1)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少数民族旅游的发展,首先要依靠政府的上层设计,将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开展实地调研,进行旅游理论研究,围绕本地区特色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展文献研究,就旅游发展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旅游管理方面进行探讨研究规划。其次,要在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专项资金投入。一方面政府应根据当地旅游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和资金管理;另一方面政府要结合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积极争取更高层次政府的支持,多在政策范围内建立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再者,政府也要做好“中间人”,搭建社会资本与林业参与者的桥梁,引进社会资本进入当地旅游发展,让各方力量都参与其中、都能在其中找到结合点,共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推广工作。(2)陪本土人才,引进外来人才。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着力于本土旅游人才的培养,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将松散的旅游人员进行正规培训、考核,纳入统一管理。此外还要同相关高校合作,旅游专业课程设置要与时俱进,补充完善当地旅游文化理论修养、服务意识、服务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做好人才的补充、更新,丰富旅游人才数量,完善旅游人才结构;理顺旅游人员职责,专事专人、专人专事,提升旅游资源挖掘、宣传推广的专业层次。另外,旅游专业人员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国家的大政方针与本地旅游业具体情况相结合,进行旅游业推广方式创新推动,提高当地旅游业推广的效率和质量。(3)挖掘本地特色,开发旅游系列项目。少数民族旅游发展重在特色,要开发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旅游项目,比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蒙古包和赛马等。要开发少数民族风情体验式的旅游项目,让旅游者真正融入当地风土人情,切实做到“切换人生体验”的旅游目的。除此之外,还要在当地建筑方面突出营造本土特色,打造民族工艺建筑;组织生产贴合本地特色和旅游者需要的纪念品、旅游用品、旅游服务等。总之,可以在衣、食、住、行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产业链。
三、结语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开发少数民族旅游资源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推动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更是实现中华民族同发展、同提高的积极措施,从而为展现各民族丰富的人文、自然环境提供机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制约少数民族旅游发展因素上着手,解决并持续提升少数民族旅游发展事业。
(作者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作者简介:林菁,1980年生,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咏梅.对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6,35(36):167-169.
[2]周文博,沈万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优势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