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rp扩频通信系统提高多普勒容限研究

2017-12-31 00:00:00张晓燕刘涵郑秋云何时秋李默
大东方 2017年8期

摘 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交叠技术的chirp扩频通信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chirp信号的调频率来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多普勒性能,最后利用稳态分布模拟水声信道进行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基于交叠技术的chirp扩频系统相较于传统chirp扩频系统有更好的抗多普勒性,更适于水声通信。

关键词:水声通信 chirp扩频 交叠技术 多普勒

由于水声信道的特殊性,如何在随机衰落、复杂多径的信道环境中实现信息的可靠传输是水声通信的第一要素[1]。相比窄带通信,扩频技术具有显著的抗干扰与抗衰落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水声通信。目前常用的扩频技术有chirp扩频、直接序列扩频以及跳频技术,相比后两者,chirp信号因具有较大的时宽带宽积,从而拥有更强的抗 频率选择性衰落、抗多普勒以及抗环境噪声能力,已经成为研究热点。Chirp扩频技术是通过chirp脉冲调制来发送信息以达到扩频的目的,它无需加入伪随机序列,因为其可以利用chirp信号自身的线性频率特征。当前,应用较多的chirp扩频调制方式主要为二进制正交键控调制和直接调制。前者的调制原理较简单,在接收端只需检测能量即可,可以通过模拟搭建系统,然而,因为up chirp 和down chirp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导致其抗多普勒能力不高[2];而后者调制对多径的适应力较强,但在接收端需要幅度相位信息,复杂度较高。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交叠技术的chirp扩频调制方法。

一、水声通信信道特征

众所周知,水声通信信道与无线电通信信道存在着许多实质性的差异。因此,要想设计出适配于实际环境水声信道传输的通信系统,就需要深入了解水声信道特异的声传播规律。首先,水声信道具有较大传输衰减,会限制通信传输距离,并且它所容许采用的带宽又比无线通信中的带宽窄很多,从而又导致通信速率较低;其次,水声信道中存在着比信号脉冲宽度大得多的随机时-空-频变多径结构,导致其多径效应十分突出;最后,水声通信是通过声波进行傳输,声波传输速率较低,导致生源和接收器相对运动速度较大,多普勒效应显著。总的来说,水声信道就是一个带宽受限严重,噪声干扰严重的时变、空变以及频变的衰落信道,导致信号传输环境特别恶劣。

二、chirp扩频调制

(1)基于交叠技术的多载波调制

在水下强多普勒情况下,传统多载波chirp扩频通信技术并不能达到理想水平。本文提出的基于交叠技术的多载波调试,其基本原理为:假设信道带宽为9k-12khz,将其分为三个子频带,与传统多载波调制不同之处在于,三个子频带不是平均分配,并且不是完全分开,而是交叠在一起的。具体方法如图3-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信道所划分的三个子频带f1、f2和f3并不相等,如果多普勒频移较大时,k1会平移至k1’,但k1’与k2并没有完全重合,此时我们仍然可以对信号进行识别,这样能够增加信道的多普勒容限;此外,因为信道的子频带之间是相互交叠的,在接收端可通过利用chirp信号的正交性,完全区分出信号,这样在有限的水声频带内大大增加信道的频带利用率。

(2)仿真分析

这里通过计算机对传统chirp扩频通信与基于交叠技术的扩频通信在多普勒环境下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的两个系统均采用16进制,接收端采用FRFT解调方式。图3-2为多普勒条件下的仿真结果。从图3-2中可看出,在模拟水声信道环境下,当多普勒频移fd小于频带带宽400hz时,两种方法的误码率近似相等;然而当fd大于400hz时,可以看到传统的多载波调制方法的误码率迅速上升,而基于交叠技术的多载波调制方法的误码率相对较为平稳,从而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总之,本文针对浅海水声信道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交叠技术的水声chirp扩频通信系统,并进行了分析与仿真。结果证明,基于交叠技术的chirp扩频通信体制的抗多普勒性能优于传统的多载波chirp扩频通信。为工程上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Chitre, M.,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underwater acoustic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in OCEANS 2008. 2008: Quebec City, QC, Canada.

(作者单位:福建国网宁德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