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基于其存在的历史性,很多学生会对其产生距离感,加上初中历史教学中涉及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变化,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记忆,让很多学生对其具有特殊的学习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历史教学中逐渐采用了情境教学措施,其能通过情感和表象的建立,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因此,本文对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创设及运用方法进行分析,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历史教学;创设;运用
感悟是学习初中历史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其不仅要让学生有亲身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还需要通过历史事件受到启发,并从中总结出规律。但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其必须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历史的过程,如果学生只是形式化的记忆,比如某年发生了某事件,是根本无法实现实际的历史教学意义的。
一、通过丰富的素材实现情境再现
近年来,多媒体和微课等教学辅助工具已经广泛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其不仅能够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能改善教师单纯陈述的枯燥和抽象,让学生能够有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感受。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提前收集到相关的历史素材,比如图片、录像等,以清晰的展现出历史情境,让历史知识不再仅限于书本中,而是真实、直接的呈现到课堂上,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并能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比如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南京大屠杀”这一内容,目前网络上有大量真实的图片和短片等,教师可以将其通过多媒体播放到课堂上,还可以找寻有关于该内容的影视作品或者记录片等。学生通过这种直观的知识呈现,不仅能够引起情感的共鸣,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习中。
二、通过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课程相比于其他文科课程,其思维性的培养也是它最大的特点。有效创设情境历史教学,除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外,还应将目标锁定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并实现学生情感观的开阔。而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探究性和诱导性是情境设置时应当考虑的,以通过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去积极的分析,让学生养成主动思维的习惯。比如在学习“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微课视频播放一段有关于唐太宗的个人故事,让学生能够对该人物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唐太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因为近年来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涉及到了唐朝歷史,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有初步的认知,一些学生会认为唐太宗是一代明君,其不仅通过各项制度改革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还带领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另外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存有疑问,比如,唐太宗之所以能够坐上皇位,其并不是名正言顺的登基,而是通过历史大事件“玄武门之变”以后才实现的。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可以相互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并在书本、微课视频和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找出答案,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学生不仅能够主动的加入到问题思考中,还能加深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急于寻找出未知的答案。
三、通过实地情境了解历史事迹
目前,我国初中历史的学习大多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这也是该课程存在的一大局限性,为了突破这种教学障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的参观并调查历史遗留下来的遗址,以及历史博物馆等,让学生能够真正见识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和活动。在某些学校的附近、校园内可能存在一些遗迹,如杜甫草堂、邱少云纪念馆、红军纪念馆等,是学生实地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地方,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气氛等有着极大作用。同时,教师需要通过历史教材的结合,对乡土资源进行充分发掘,让学生感受到存在身边的历史文化。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文化遗址被发掘,比如四川渠县发现六处七座汉阙,并在2012年经过详细勘察再次发现了大型墓葬和神道等历史遗迹。除此以外,还有草帽城、赵宝沟文化和武安州白塔等,其都是进行历史实地情境教学的有效之处,其所在地的学生有必要通过亲自的观察,感受历史遗留给我们的财富。
四、使用语言情境渲染历史课堂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语言情境主要通过教师来实现,其需要在进行历史知识讲解时,根据历史内容的不同,采取真挚的情感表达来渲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进度掌握历史知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语言是最传统的教学工具,也是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手段,但如果没有加以适当处理,学生可能一节课下来也没有听出任何有益的内容。比如:某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即使对整个章节一字不漏的讲给学生,但如果只是毫无感情,仅采用一种语调的枯燥方式,学生大多只会听的越来越疲倦。所以,适当的语言技巧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遇到一些欢快、激昂的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提高音量,并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将历史概念清晰的呈现出来,如中国近年历史中的“孙中山”先生,教师可以将他一身的伟业激情高亢的讲解出来,包括开展的三次革命,第二次护法运动等,让学生加深对这一革命人物的认识。而在讲到1924年先生病危,并在第二年逝世时,教师可以用低沉、悲伤的语言情绪来表达这一惋惜,实现相反效果的语言情境。总之,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如果教师能够将其加以合理的应用,并有效结合于相关教学手段,必定能够带给历史教学课堂新的突破。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转变,而为了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创新教学模式是必不可少的。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显著的教学作用,其不仅能够带给学生真实的感受,还能通过生动、丰富的创设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并实现课堂氛围的良好营造。
参考文献:
[1]刘惠凤.开展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策略[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5,(5):120-121.
[2]覃艳艳.初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分析[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7):309.
[3]蒋晓丹.巧设情境,放飞梦想——论初中历史情境教学[J].考试周刊,2015,(94):128.
[4]邓章顺.谈初中历史情境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29):474.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澄泰乡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