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关于“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研究

2017-12-31 00:00:00陈磊
大东方 2017年8期

摘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并和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紧密相联。“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将会有力地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高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效益。随着网络的普及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搭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正逐渐走向多样化,那么如何让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更加保质保量,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世界中掌握必备技能,我尝试着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信息化教学。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网络;中学信息技术

一、什么是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在教学中,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学过程由讲解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媒体作用也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用此来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

二、信息化教学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实施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来促进教学发展,这一直是个热点话题。新课改实施以来,为了响应国家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减轻学生负担的号召,我校信息技术科研室所有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从规范课堂、提高课堂的效率入手,力争利用课堂短短的40分钟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信息化教学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可行的实施方案:

(1)多媒体课件课堂化。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地点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网络教室,在拥有这个便利条件的前提下,为了使学生能够自主的交流、学习,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首先,要在课前编写导学案,利用多媒体、特别是超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它们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以及模拟的三维景像;其次,要有效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通过教师编写的导学案与多媒体课件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最后,教师要依据提前制作好的评价量规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评价和打分。

课堂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步,学案、多媒体课件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找出学习困惑;教师“一查”自学进度、效果;

第二步,围绕困惑对学、群学;

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展示”学习成果,谓之“小展示”;教师“二查”展示过程所暴露的问题。

第四步,教师根据小展示暴露出来的近共性问题,组织全班“大展示”;

第五步,学生归位,整理学案、梳理本节知识点;教师利用对此“三查”给予测评。

(2)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因特网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料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也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中学生本身对网络充满了好奇与兴趣,在教学中我针对课本的知识与构成,划分出一部分学习自学内容,课前提供给学生一些适合中学生自学的学习网站(例如:梯子网,中学学习网,中学学科网),在课堂上布置学生在网络上搜索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和素材,并结合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因特网这样的信息海洋中自由地探索、發现,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加工,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的利用。

当然,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学时非常有限,仅仅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是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也无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我经常鼓励学生在课后或假期在网上进行选择性的学习(例如:Flash、Photoshop、VB语言),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丰富了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

三、信息化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问题。目前,教育观念的落后已成为制约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关键,尤其对信息化教育发展在推动我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尽管有许多学校已配备了适用于教学的相关设备,如计算机、电子白板,掠影仪,较多地运用了信息技术,并且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大部分学校只重视信息设备的引入,不注重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使得教学水平仍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没有充分体现信息化教育的特色。

(2)师资问题。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给教师带来了新的难度。新生的教师群体的信息化的素质和能力相对好一些,但是在年龄偏大的教师群体中,这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还相对薄弱,难以应对信息技术要求日益增加的学生的需要。同时,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师资力量短缺,而且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扮演着多个角色,没有充沛的精力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深入钻研,无法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总之,能满足信息化教育所需要的具备专业能力强、信息素养高等条件的教师数量不足将严重影响着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实现、普及与提高。

教学本身是一种艺术,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风格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学习自主学习理论,将多媒体、网络融于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逐步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一春,杜华,王琴等.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模型建构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5):26-30.

[2]李龙.信息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新阶段(下)——四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4(5):32-36.

(作者单位:贵州省惠水县第四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