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凯
小肠克罗恩病82例临床特征分析及诊断治疗
胡凯
目的:分析总结小肠克罗恩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效果,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报道,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2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內镜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等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该病女性略多于男性,中青年患者为主,慢性起病;临床表现多以肠道症状腹痛腹泻为主,并伴有消瘦、低热、贫血、肛周及关节疾病等多系统症状;主要检查手段为结肠镜及小肠钡灌肠;内科治疗后症状多能改善,外科治疗多针对穿孔、出血、梗阻等并发症,取得较好效果。结论: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易漏诊误诊,应结合症状、影像资料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同时临床与病理医师的充分沟通也是关键;治疗宜制定个体化方案,外科手术目的是控制症状,且要适时。
克罗恩病; 小肠; 诊断治疗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在1761年由Morgam发现,直到1913年Scoitish Palzid才对其生理、临床表现做了详细叙述[1]。该病以非特异慢性胃肠道炎症表现为主,以前都以炎症治疗为主,现在认为其与免疫系统相关。由于病因不明、表现多样,仍归属于慢性炎症性肠病范围,病变可累及口腔到肛门的胃肠道任何部位,常见于回肠部[2]。目前我国克罗恩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但其临床表现多样、特异性不高,尤其病变位于小肠时,给诊断治疗造成困难。对该病的早确诊、早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是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的关键,现在也从局部症状治疗渐转向疾病本身治疗。本文对该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3月-2016年3月门诊和住院小肠克罗恩病患者82例,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标准》。患者年龄12~64岁;男35例(42.7%),平均年龄(36.84±21.17)岁;女47例(57.3%),平均年龄(38.42±19.25)岁;其中12~20岁18例(21.9%),21~30岁24例(29.3%),31~40岁21例(25.6%),41~50岁9例(10.9%),51~60岁8例(9.8%),61-64岁2例(2.4%)。发病到确诊时间为8 d~11年,平均(4.1±2.7)年;11例患者有吸烟史,均为男性;所有患者均否认家族史。
1.2 方法 对纳入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发病或确诊时间、实验室检测、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情况资料进行分析。
2.1 临床特征 患者多以胃肠道症状入院治疗,以腹痛、腹泻为主要肠道症状,全腹、右下腹、脐周痛多见,也有左腹及部位不定者,隐痛、阵发性加重或发复发作;腹泻多为水样或糊状大便,每天3~6次,甚至10余次,其中3例腹泻与便秘交替。部分患者有肠外表现,且常见并发症肠梗阻。见表1。
表1 患者临床特征
2.2 实验室检查 82例患者均进行常规血生化检查,发现特异性较低。C反应蛋白增高51例(62.2%),最高值达到47.7 mg/l;血沉增快患者48例(58.5%),最高值达到95 mm/h,多见于小肠及结肠同时病变的患者。治疗后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C反应蛋白及血沉均有明显下降,两者升高及降低有一致性,程度不一。低蛋白血症39例(47.6%);白细胞增高21例(25.6%);大便隐血实验阳性29例(35.4%)。
2.3 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均进行辅助检查,一种或多种。胶囊內镜及小肠镜检查诊断率最高,由于技术性原因未全面推广。本院常规应用结肠镜、小肠钡灌肠,其中结肠镜检查范围局限,可诊断回盲部附近病变,可以观察到患者肠黏膜表面有圆形、线行或沟槽样溃疡、充血水肿、糜烂、狭窄、增生等病变。GI诊断特异性低,局限于上段小肠,可发现患者肠黏膜结构紊乱且粗糙;而钡剂灌肠则可以大致反映整段小肠的基本情况,患者肠内表现基本同上两种检查。各辅助检查结果见表2。
表2 各辅助检查检出情况
2.4 病变部位 82例患者中有56例(68.3%)患者病变部位位于末端小肠、回盲部,除末端外回肠14例(17.1%),空肠6例(7.3%),空回交界4例(4.9%),多部位病变2例(2.4%)。
2.5 病理特点及治疗情况 肠镜标本49例,9例手术标本,病理表现为肠壁炎症,显微镜下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增宽的黏膜下层及其纤维化、裂隙状溃疡、肉芽组织形成等。
内科治疗患者73例,一般先给予抗生素,如口服环丙沙星、甲硝唑等,必要时可用广谱抗生素;部分病人以5-氨基水杨酸加激素治疗,症状严重者在上述基础上加免疫抑制剂;患者治疗过程中均采用周围静脉营养支持治疗。随访,症状均得到改善。
手术治疗患者9例,主要针对于药物不能缓解病情、需缓解并发症(如肠梗阻)及主动要求的患者,手术患者在短期内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提高;有1例术后半年内复发,再予手术,继续用药缓解;1例术后炎症有轻度活动,全身情况良好,体重增加。
克罗恩病发病率今年国内呈增高趋势[3],其好发于小肠,特别病变于深部小肠时,由于病程早期临床症状特异性低及临床医师认知不足,常规內镜检查又无法抵达病变位置,所以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本文就是单独对小肠克罗恩病发病、诊断、治疗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小肠部位发病隐匿,渐进式发展,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胃肠道、肠外及全身症状,胃肠道症状为多,少数患者有肠外症状。
克罗恩病好发于青壮年,男女比例国内报道不一,西方统计女性患者多于男性[4],本资料收集病例女性略多于男性,年龄集中于20~40岁。尽管国内外有关于克罗恩危险因素如吸烟、易感基因等研究报道[5-6],但本研究可能涉及样本数较少的原因,吸烟史患者11例,没有明显相关性,且所有患者均否认家族史。
病变组织PCR研究表明,可将克罗恩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顽疾型,症状不典型且轻,肠梗阻表现为主;另一种为侵袭型,症状典型而明显,常出现肠道溃疡及肠瘘。本组患者中仅1例肠瘘,不同于西方国家克罗恩病以侵袭型为主。克罗恩病不是一种单一性病变,诊断上也不宜过于依赖病理学检查,应在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结合內镜综合评估诊断,特别对于慢性腹痛与腹泻的年轻患者,如果腹痛为右下腹痛并压痛有包块时,更应该考虑到克罗恩病的可能性。如胃肠道症状不明显,但有不可解释的反复发热、肛周疾病、关节炎或儿童少年发育停滞,也要考虑到克罗恩病的可能性。
目前,对克罗恩病的病理生理、疾病发生发展的认知以及治疗方法逐渐深入,内科药物治疗已从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等,到生物制剂如TNF-a抗体,更有用干细胞来治疗[7],也可辅以场内外营养[8]。本资料中,内科治疗按常规治疗进行,抗生素应用不可或缺,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抗炎加免疫调节传统治疗方法正逐步进入新生物学疗法时代。而外科手术主要用于处理肠梗阻、穿孔、出血、癌变等,本资料中外科手术治疗9例,8例肠梗阻,1例穿孔,预后良好。但外科手术处理克罗恩并发症并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只以解决症状为主,且可能增加并发症的风险,所以围手术期要处理适时、有效,即关键是手术时机的选择,综合评估疾病缓急、营养状况及用药情况;此外,手术方式、维护小肠功能、减少复发、延长缓解期是手术处理的关键。文献报道指出[9],对于克罗恩病可并发肠梗阻、穿孔、出血、脓肿等雪进行手术处理可达70%~100%,且术者必须考虑到患者肠襻的长度能否维持术后营养,一般要求保留小肠200 cm以上[10],因成年小肠移植中克罗恩病所致的断肠综合征占8%。
综上分析,克罗恩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方法,内科治疗为主,外科手术处理并发症,手术前后同时给予药物治疗,以延长缓解期并减少复发。所以,内外科医生的联合,对克罗恩病进行序贯性治疗,获得合理方案,当能取得最佳效果。
[1] 黎介寿.认识克罗恩病的特性[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7):535-538.
[2] YE BD,YANG SK,SHIN SJ,et al.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rohn’S disease[J].Korean J Gastroenterol,2012,59(2):142-179.
[3] 胡仁伟,欧阳钦,陈曦,等.近15年我国炎症性肠病文献分析[J].胃肠病学,2007,12(2):74-77.
[4] KAPPELMAN MD,RIFAS-SHIMMANSL,KLEINMAN K,et al.The prevalence an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Crohn's disease and ulcerative colitis in the United States [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7,5(12):1424-1429.
[5] 李亚红,刘军英,张欣,等.流行病学调查探讨炎症性肠病的危险因素[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7,16(4):381-383.
[6] NOGUCHI E,HOMMA Y,KANG X,et al.A Crohn's disease-associated NOD2 mutation suppresses transcription of human IL10 by inhibiting activity of the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hnRNP-A1[J].Nat Immunol,2009,10(5):471-479 [7] HAWKEY CJ.Stem cells as treatment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Dig Dis,2012,30(3):134-139.
[8] ALHAGAMHMAD MH,DAY AS.An update of the role of nutritional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Crohn's disease[J].J Gastroenterol,2012,47(8):872-882.
[9] SEUNG HB,WON HK.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focusing on surgical management[J].J Korean Soc Coloproctol,2012,28(3):121-131.
[10] GIANLUCA M,SAMPIETRO F,CORSI F,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long-term result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after conservative surgery for small bowel Crohn's disease[J]. Clin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2009,7(2):183-191.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246000
胡凯(1986-),男,医师,研究生。
10.14126/j.cnki.1008-7044.2017.01.020
R 574.5
A
1008-7044(2017)01-0051-03
2016-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