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川
校乒乓球队在全市小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了团体冠军。学校举行了庆功表彰会。两位小记者描写了小运动员入场时的同一个情景。
一个写道:“当小运动员们登上领奖台时,全校同学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一个写道:“在全校同学热烈的掌声中,小运动员们登上了领奖台。”
两句话看起来说的是一回事,实际上两人的注意点是不一样的。假如兩位小记者是举着摄像机拍摄的话,那么,前一位小记者的摄像头是对着“全校同学”的,在说“全校同学”在做什么;后一位小记者的摄像头是对着“小运动员们”的,在说“小运动员们”在做什么。镜头对着的中心是不一样的。
那么,镜头应该对准谁呢?这是学校为小运动员们举行的庆功表彰会,那么小运动员们就是这场庆典的中心人物,“全校同学”的掌声就是会场的环境气氛。这个气氛当然重要,但是不能喧宾夺主吧?
鲁迅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他的一个学生被反动军警枪杀了。他在怀念和这个学生初相识时,有这样两个句子可供选择:
1.我第一次见到她的姓名,是在……的时候。
2.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的时候。
一般人很容易就用上第一个句子了。这样“我”就成了叙述的中心;而文章是纪念“她”的,显然镜头对错了。鲁迅用的是第二句,就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了“她”。
由此可见,我们在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明确陈述的对象,就是选准镜头对准的中心;再围绕中心来安排其他内容。一个句子要这样写,全篇文章更应该这样来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