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好声音

2017-12-14 23:55:03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评论部级新生报纸

“一个人的成功果实,要挂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张学记在传感技术领域蜚声海内外,曾被聘任为世界精密仪器公司首席科学家、高级副总裁。当祖国发起“千人计划”,他第一时间响应号召,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事业“黄金期”。他说的这句质朴的话语,既蕴含浓浓的爱国情怀,又充满深深的哲理。

“大家很快就会进入一年级的课程学习。一些同学会很在意分数,但千万不要因此而禁锢了好奇心。实际上,每一门课程、每一个课题都会给你一个探索自然和人类自身奥秘的机会。我想提醒大家,不要太功利、太短视,不要随波逐流;要追随你的内心,找到自己的兴趣。实际上,每一个专业背后都隐含着专业精神。知识可以过时,但感悟到的思维方式、社会责任和探求精神,会像血液一样,流淌在你的心中,伴随你的一生。”

——9月8日,北京大学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林建华校长以“倾听学问的声音”为题發表讲话。他说,我们的教育不是要把人变成工具和机器,而是要“学以成人”。

“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校园里,在这个被功利充斥的地方,今天我们还能看到一点圣洁,在那里有的应该是一颗颗火热的心与青年人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的不凡气度。我想,那真应该是一种坚持,不论周遭如何喧嚣,只是笔直地挺立着,伸展着自己,就像莲。也许,在我们眼中,《大学新闻》不应该是一张报纸,它更应该是一个人,骨子里透出的精神该足以斥退一切猥琐与懦弱,请相信,这才是我们最真的期待。为你抄下一首歌词和一首诗,告诉你,我支持你。1999年12月3日凌晨4时半”

——一封陌生而熟悉的来信,让大三时的曹林读得热泪盈眶。那时候,他办了一份报纸,写了不少犀利的评论,作为主编,受到学校的批评。现在已经是《中国青年报》评论部主任的曹林“感谢那些年让我在深夜里流过泪的信,支撑我走过大学最沮丧的一段时间”。

可如今,拿着手机交流的人,已经慢不下来去写一封信了。不是不会写字,不是没有时间,而是失去了慢下来与人交流的心境,陷入工具性功能性的社交信息中,内心的情感交流力在萎缩和退化。曹林说,我怀念那个写信的时代。在社交媒介快速即时的碎片化交流主导着日常沟通的快时代,写信这种古老、笨拙、缓慢而温柔的交流方式,一次次让我们心中涌起暖流。

编辑/华放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论部级新生报纸
高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班主任与一年级新生沟通的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4
浅谈一年级新生文明礼仪教育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2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现代中国多维观察
全国新书目(2016年3期)2016-04-20 08:38:48
央视新闻评论部:逝去的年会之王
博客天下(2015年3期)2015-09-15 13: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