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京娜,李 丽,张艳赏
(1.任丘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北 任丘 062550;2.河北省人民医院产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
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疗效研究
崔京娜1,李 丽2,张艳赏2
(1.任丘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北 任丘 062550;2.河北省人民医院产科,河北 石家庄 050051)
目的:研究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孕妇仅使用硫酸镁进行治疗。对观察组孕妇使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孕妇治疗的总有效率,同时对比治疗前后其平均动脉压及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孕妇相比,观察组孕妇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其平均动脉压、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尿蛋白含量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效果确切。
硫酸镁;硝苯地平;妊娠期高血压;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该病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高血压、蛋白尿及水肿,严重还可出现抽搐及昏迷等症状,威胁着孕妇及胎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解痉、降血压、利尿及适时终止妊娠等方法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硫酸镁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药,但其疗效并不理想。为了进一步提高该病治疗的效果,笔者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近年来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进行治疗。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接诊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孕妇。观察组40例孕妇的年龄介于23~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2±2.4)岁;其孕周介于27~37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1.7±4.3)周;其中,有26例初产妇,14例经产妇。对照组40例孕妇的年龄介于24~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2±2.4)岁;其孕周介于27~37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1.9±4.6)周;其中,有25例初产妇,15例经产妇。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及产次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对照组孕妇仅使用硫酸镁进行治疗。硫酸镁注射液的用法为:先将50 ml浓度为25%的硫酸镁注射液与500 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均匀,用该药液进行静脉滴注,在0.5 h内滴注完毕。再将40 ml浓度为25%的硫酸镁注射液与500 ml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均匀,用该药液进行静脉滴注。对观察组孕妇使用硫酸镁(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硝苯地平缓释片的用法为:口服,10 mg/次,3次/d。对孕周>38周孕妇的用药时间为≤3 d,对孕周<38周孕妇的用药时间为1周。
治疗结束后,孕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显著改善,其血压明显下降(收缩压下降的幅度>30 mmHg,舒张压下降的幅度>15 mmHg),其尿蛋白含量降低++,且恢复至正常水平,视为治愈。孕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其血压有所下降(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的幅度均<10 mmHg),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其尿蛋白含量降低++,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视为好转。孕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未得到改善,其血压及尿蛋白的含量也未发生变化,其病情甚至有加重的趋势,视为无效。
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孕妇治疗的效果,同时对比治疗前后其平均动脉压、血浆黏度、24 h尿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变化情况。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孕妇的平均年龄、平均孕周、治疗前后其平均动脉压、血浆黏度、24 h尿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孕妇治疗的总有效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孕妇相比,观察组孕妇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临床疗效的对比
在治疗前,两组孕妇的平均动脉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孕妇的平均动脉压均低于治疗前,而且观察组孕妇的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孕妇平均动脉压的对比 (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孕妇平均动脉压的对比 ( ±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mmHg) 治疗后(mmHg)观察组 40 136.11±5.93 104.87±6.02对照组 40 136.05±6.04 120.31±6.19 t值 5.83 4.39 P值 >0.05 <0.05
在治疗前,两组孕妇的血浆黏度、24 h尿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孕妇的血浆黏度、24 h尿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治疗前,而且观察组孕妇的血浆黏度、24 h尿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孕妇各项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的对比 ( ±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孕妇各项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的对比 ( ±s)
组别 时间 血浆黏度(mPa·s) 血细胞比容(%) 24 h尿蛋白含量(g/24 h) 红细胞聚集指数观察组(n=40)26.94±3.04 20.16±1.95对照组 治疗前 4.68±1.23 46.28±6.39 2.69±0.43 26.83±2.25(n=40) 治疗后 3.65±0.87 39.13±5.75 1.86±0.39 23.97±2.51 t值 4.917 5.820 4.832 6.749 P值 <0.05 <0.05 <0.05 <0.05治疗前治疗后4.81±1.19 2.61±0.28 46.93±6.72 31.83±4.85 2.71±0.36 1.44±0.27
妊娠期高血压是产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导致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资料显示,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9.4%。目前,临床上尚未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有研究人员认为,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血管内皮受损、营养缺乏及胰岛素抵抗等有关。该病的病情进展迅速,孕妇可在发病后的短时间内出现抽搐、昏迷、脑水肿、脑出血及心力衰竭等症状,严重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因此,寻找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十分重要。
近年来,临床上使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硫酸镁可通过抑制血管神经肌肉来减少运动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达到松弛骨骼平滑肌、舒张痉挛的目的。该药还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前列环素,抑制内皮素合成,从而减轻机体对血管紧张素II的反应,缓解血管痉挛的状态。硝苯地平属于二氢吡喧类钙拮抗剂。该药可选择性地抑制心肌细胞膜中的钙离子内流,在兴奋心肌细胞的同时避免心肌收缩,从而降低心肌的收缩力,保证心肌细胞的正常功能。此外,该药还可解除外周血管痉挛的状态,扩张全身的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压。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孕妇相比,观察组孕妇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其平均动脉压、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尿蛋白含量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效果确切,可显著降低孕妇的血压。
[1]王克涛.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3):95-98.
[2]刘艳青.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8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5,9(6).113.
[3]杨劲菊,刘晓萍,吴必凤.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疗效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4):84-85.
R714.24+6
B
2095-7629-(2017)19-0145-02
崔京娜,女,汉族,1982年8月出生,籍贯为河北省沧州市,本科学历,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