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亚军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江苏 南通 226000)
对Ⅱ、Ⅲ期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的效果探讨
缪亚军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江苏 南通 226000)
目的:探讨对Ⅱ、Ⅲ期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总结可影响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老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31例患者在术后进行了辅助化疗(将其作为化疗组),有17例患者仅进行了手术治疗(将其作为未化疗组)。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OS)和无复发生存率(DFS)。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影响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化疗组患者的5年OS和5年DFS均高于未化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分期为T4期、N分期为阳性、合并有脉管瘤栓、术后未进行辅助化疗、术前CA19-9值较高的患者,其5年DFS和5年OS均低于其他T分期、N分期为阴性、未合并有脉管瘤栓、术后进行辅助化疗、术前CA19-9值较低的患者。结论: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结肠癌患者进行术后辅助化疗可提高其生存率。T分期为T4期、N分期为阳性、合并有脉管瘤栓、术后未进行辅助化疗、术前CA19-9值较高都是影响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肠癌;手术;辅助化疗;OS;DFS;预后
结肠癌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该病多由饮食不当、大肠慢性炎症、腺瘤及遗传因素等原因所致。结肠癌患者在发病的早期无明显的临床表现。随着该病患者病情的发展,其可出现消化不良、便血、腹痛及肠梗阻等症状。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的方法对结肠癌患者进行治疗。老年结肠癌患者因合并有较多的疾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其预后较差。有研究指出,对接受手术治疗的Ⅱ、Ⅲ期老年结肠癌患者进行术后辅助化疗可提高其生存率[1]。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通过对近年来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老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对Ⅱ、Ⅲ期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可影响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因素。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老年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 对象。这48例患者均经肠镜检查确诊患有结肠癌,均不存在意识障碍、进行手术及使用相关药物的禁忌证。在这48例患者中,有男26例,女22例;其年龄在65~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8±5.5)岁;将其按美国癌症协会制定的第6版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其中,有28例II期患者,20例III期患者。
对这48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为: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在麻醉起效后,将其摆放为头低脚高的截石位。为患者建立气腹,在其脐下做一个观察孔,在其左、右麦氏点及左、右锁骨中线的平脐水平线各做1个操作孔(共4个操作孔)。经观察孔置入腹腔镜,探查患者腹腔内的情况,明确其有无肿瘤组织脏器转移和腹腔种植的情况,并进一步明确其肿瘤的位置。置入棉带,扎紧肿瘤近端肠管和系膜。用超声刀切开腹膜、肠系膜,分离肠系膜下的血管,然后用钛夹夹闭血管,用4号、7号线结扎肿瘤近端的血管。游离肠系膜血管,向下牵拉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在肿瘤远端约10 cm处切断肠管。在患者的下腹处做一个长约3~5 cm的麦氏切口,将断离的肠段提出,在腹外将距离肿瘤近端10 cm的病变肠段切除,然后拖出腹腔内的远端肠管,将其与近端肠管进行吻合。按常规为患者缝合切口,并对其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在手术结束后,对化疗组患者进行术后辅助化疗。化疗的方案为:在开始化疗的第1 d,按130 mg/㎡取奥沙利铂(生产厂家:江苏恒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4297)加入到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在2 h内静脉滴注完毕[2]。按2000 mg/㎡取卡培他滨(生产厂家:江苏恒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80101),令患者口服。在餐后30 min用温水送服,连续服用14 d。在用药14 d后,令患者休息7 d。以21 d为1个疗程,共化疗4~6个疗程[3]。
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5年的随访,观察其5年生存率(OS)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DFS)。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影响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因素。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化疗组患者的5年OS和5年DFS均高于未化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对比 [n(%)]
在可影响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诸多因素中,笔者选择患者的T分期、N分期、是否合并有脉管瘤栓、术后是否进行化疗、术前CA19-9值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为T4期、N分期为阳性、合并有脉管瘤栓、术后未进行辅助化疗、术前CA19-9值较高的患者,其5年DFS和5年OS均低于其他T分期、N分期为阴性、未合并有脉管瘤栓、术后进行辅助化疗、术前CA19-9值较低的患者。详见表2。
表2 对可影响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预后因素的分析 [n(%)]
结肠癌根治术是临床上治疗结肠癌的常用方法。不过,老年结肠癌患者的身体素质和对手术的耐受性差、免疫力低,因此接受该手术后的存活率较低。对于II、III期老年结肠癌患者,临床上在对其进行结肠癌根治术后常进行辅助化疗,以降低其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延长其生存时间[4]。在本次研究中,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化疗组患者使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进行术后辅助化疗。奥沙利铂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具有广谱体外细胞毒性和体内抗肿瘤活性[5]。卡培他滨具有抑制细胞分裂、干扰RNA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是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及胃癌的常用药[6]。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化疗组患者的5年OS和DFS均高于未化疗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进行术后辅助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生存率,改善其预后。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可影响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因素为其T分期为T4期、N分期为阳性、合并有脉管瘤栓、术后未进行化疗及术前CA19-9值较高。具体的原因包括:1)T4期为结肠癌晚期。病情处于这一肿瘤分期的患者多合并有多种内科疾病,且对手术的耐受力差、免疫力低下。2)N分期为阳性的患者多存在肿瘤向远处转移的情况,单纯对其进行结肠癌根治术无法清除其体内的肿瘤细胞。3)合并有脉管瘤栓的患者其肿瘤细胞已随血流附着在其血管壁上,这可大大地增加其肿瘤细胞向远处转移的风险[7]。4)CA19-9是结肠癌的肿瘤标志物,其阳性临界值为37U/L。CA19-9值升高表示患者的肿瘤细胞已出现分化及功能异常,其病情较重。5)术后接受化疗能够清除患者体内残余的癌细胞,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增殖,提高患者的生存率[8]。
综上所述,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结肠癌患者进行术后辅助化疗可提高其生存率。T分期为T4期、N分期为阳性、合并有脉管瘤栓、术后未进行辅助化疗、术前CA19-9值较高都是影响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1]秦琼,杨林,孙永琨,等.老年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5(3):296-300.
[2]郝雨峰,苏龙高娃.老年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8):47.
[3]吴学勇,高友福,谢芳,等.老年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获益分析[J].肿瘤,2009,29(5):464-466.
[4]陈建新,乔建国.Ⅱ~Ⅲ期老年结肠癌患者行根治手术辅助化疗的预后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5,23(6):853-855.
[5]朱利明,黄新,鞠海星,等.老年结肠癌辅助化疗研究现状与进展[J].癌症进展,2013,11(2):140-143+151.
[6]申炜,翟振丽,马维红,等.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对血 Caspase-3、Survivin、CD44v6表达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4,14(12):1766-1768.
[7]沈飞,茅力平,孙雅君,等.XELOX方案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耐受性的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2):1392-1394.
[8]郝玉莲.老年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2013,35(15):219-220.
R735.35
B
2095-7629-(2017)19-0135-03
缪亚军,男,汉族,1981年10月出生,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肿瘤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