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琪,邓君进
(重庆市黔江区中医院皮肤科,重庆 409000)
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探究
郭佳琪,邓君进
(重庆市黔江区中医院皮肤科,重庆 409000)
目的:探究用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近年来重庆市黔江区中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30例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情况。将这130例患者平均分为普通针刺组和毫火针组。对普通针刺组患者进行普通针刺治疗,对毫火针组患者进行毫火针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止痛的用时、疱疹停止生长的用时、疱疹结痂的用时、结痂脱落的用时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毫火针组患者止痛的用时、疱疹停止生长的用时、疱疹结痂的用时和结痂脱落的用时均短于普通针刺组患者,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低于普通针刺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可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带状疱疹;毫火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此病患者一侧的胸部、背部、头面部、臀部和下肢可出现呈带状分布的斑丘疹(这些斑丘疹可在几天内转变为疱疹),并会伴有疼痛、瘙痒等症状。此病患者若未能获得有效的治疗,很容易留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后遗症,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1]。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主要研究使用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近年来重庆市黔江区中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30例带状疱疹患者。本次研究患者的纳入标准:1)病情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规定的关于“蛇串疮”的诊断标准;2)在参与本次研究前未进行过相关的治疗。本次研究患者的排除标准:1)合并有心血管疾病或脑血管疾病;2)合并有恶性肿瘤或精神性疾病;3)其体质为瘢痕体质或过敏性体质;4)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将这130例患者平均分为普通针刺组和毫火针组。在毫火针组患者中,有男38例,女27例;其年龄在17~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56±8.89)岁;其病程在2~22d之间,平均病程为(7.52±2.46)d。在普通针刺组患者中,有男39例,女26例;其年龄在18~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81±8.33)岁;其病程在3~21d之间,平均病程为(7.28±2.37)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力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普通针刺组患者进行普通针刺治疗。进行普通针刺治疗的方法是:取患者的阿是穴作为主穴。患者取卧位。取数根3寸银针,将其分别刺入患者的阿是穴,进针的角度为15°,进针的深度约为25 mm,留针的时间为30min。此疗法可每2天进行1次,连续治疗5次为一个疗程,应至少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对毫火针组患者进行毫火针治疗。进行毫火针治疗的方法是:患者取卧位。取一根0.35 mm×40 mm毫火针,将其针尖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待针尖烧至红白后,将其刺入疱疹中央(刺入的深度为2~3 mm),可先刺早发的疱疹,后刺晚发的疱疹,每个疱疹刺2次,每加热一次可刺3~5个疱疹。在刺完疱疹后,可将疱疹中的脓液挤出,然后按压疱疹30 s。完成上述操作后,可取数根0.25 mm×40 mm的毫火针。取患者的阿是穴作为主穴,取其曲池穴、合谷穴和患侧的夹脊穴作为配穴。将毫火针分别刺入上述穴位。其中,在针刺夹脊穴时进针的角度为45°,在针刺曲池穴、合谷穴时进针的角度为90°,在针刺阿是穴时进针的角度为15°,进针的深度约为25 mm,留针的时间为30min。此疗法可每2天进行1次,连续治疗5次为一个疗程,应至少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止痛的用时、疱疹停止生长的用时、疱疹结痂的用时、结痂脱落的用时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毫火针组患者止痛的用时、疱疹停止生长的用时、疱疹结痂的用时和结痂脱落的用时均明显短于普通针刺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的比较(d,±s)
表1 两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的比较(d,±s)
毫火针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3.08%。普通针刺组患者中有11例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16.92%。毫火针组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低于普通针刺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将带状疱疹叫做“蛇串疮”、“蜘蛛疮”,认为此病是由于邪毒、火热阻于经络,使气血不通、毒火稽留于血、火热湿毒困于肌肤引起的[3]。
火针疗法是一种具有针和灸双重作用的中医疗法。中医认为,用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具有温壮阳气、清热解毒、祛瘀除腐、疏经通络、生肌敛疮、散结消肿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使用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可有效地促进患处皮肤组织的新陈代谢和微循环,并能修复受损的皮肤神经,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不过,传统的火针疗法使用的银针直径过大,因此容易刺激患者的皮肤而引发疼痛,甚至可在皮肤上留下疤痕[4],从而不易被患者所接受。本次研究使用的毫火针其直径较小,对患者皮肤的刺激小,更容易被其所接受[5]。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使用毫火针进行治疗的毫火针组患者其止痛的用时、疱疹停止生长的用时、疱疹结痂的用时和结痂脱落的用时均明显短于进行普通针刺治疗的普通针刺组患者,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低于普通针刺组患者。这说明,用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可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1]陈体高,许传勤,相勇,等.毫火针联合中药口服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8(24):139-14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4.
[3]黄石玺,毛湄,浦晶晶,等.毫火针配合温和灸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14,36(3):225-229.
[4]姜福琼,王晓琼,汪艳梅,等.毫火针配合红光治疗带状疱疹29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7(11):51-53.
[5]朱润佳,吴闽枫,张惠芳,等.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3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15(2):99-102.
R472
B
2095-7629-(2017)15-01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