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12-09 08:50:07查金磊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5期
关键词:补阳脑血栓西医

查金磊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分析

查金磊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探讨对脑血栓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组。对西医组患者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为中西医组患者加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与西医组患者相比,中西医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医组患者相比,中西医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NIHS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脑血栓患者施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

脑血栓;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神经功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脑血栓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的趋势。脑血栓患者的预后较差,其生命安全可受到严重的威胁。在治疗脑血栓方面,西医主要采取对症用药的方法,没有治疗此病的特效药物。近年来,中医疗法在治疗脑血栓方面显现出理想的效果,对此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方案也逐渐增多[1]。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为脑血栓患者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和中药方剂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脑血栓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组,每组各42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经颅脑CT检查、超声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被确诊患有脑血栓,其病情均符合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标准》中相关的诊断标准。中西医组患者中有男24例,女18例;其年龄为42~76岁,平均年龄为(59.67±17.26)岁;其病程为4~42 d,平均病程为(23.14±19.23)d。西医组患者中有男23例,女15例;其年龄为43~75岁,平均年龄为(59.23±16.18)岁;其病程为5~42d,平均病程为(23.28±19.57)d。两组患者均排除了发生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异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对本次研究中所用药物有禁忌证的可能。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西医组患者静脉滴注脑活素、血栓通、低分子右旋糖酐、胞二磷胆碱、20%的甘露醇等药物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尽快降低其颅内压。为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抗凝血治疗,并根据其病情对其进行对症治疗,以纠正其电解质紊乱,控制其血糖、血压及血脂。在此基础上,为中西医组患者加用中药方剂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其处方是:川芎 30g,黄芪40g,归尾 30g、桃仁15g、红花15g、地龙40g、丹参25g、豨签草 10g,水煎服,每日服1剂,分早晚2次服下,在患者的病情进入恢复期后隔日用药1次,用药2周为一个疗程。为两组患者共用药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基本治愈:经超声检查,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状况基本恢复正常。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等基本恢复正常,可生活自理。显效:经超声检查,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状况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明显好转,可生活自理。有效:经超声检查,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状况有所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有所改善,可生活部分自理。无效: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状况及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无改善,甚至病情在恶化或发生死亡。总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

1.3.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其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 NIHSS的评分为0~45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越重[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 0 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患者的平均病程、平均年龄及平均NIHSS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中西医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48%(38/42),西医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19%(32/42)。与西医组患者相比,中西医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其NIHS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医组患者相比,中西医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NIHS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发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比较(分,±s)

3 讨论

脑血栓患者可因神经系统的功能受到严重的损害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其生活质量可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无法生活自理,其家庭承受的负担较重。及早对此病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可最大限度地改善其预后。中医认为,脑血栓属于“中风”“卒中”的范畴,其病机为气血亏虚,气滞痰浊,瘀血阻塞脉络,应采取活血通络、祛风化痰、化瘀散瘀、豁痰开窍等方法进行治疗[4]。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中医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经典方剂。在此方中,大剂量的黄芪可补气、益气,当归可补血补元,桃仁、红花、丹参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上述诸药合用可共奏补气养血、活血散瘀、疏通经络之功[5]。临床报道指出,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脑血栓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脑供血不足的情况,调节其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及微循环的状态,保护和修复其受损的脑组织[6]。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为脑血栓患者施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

[1]杨军伟.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2,12(17):143-144.

[2]张智勇.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8(4):479-481.

[3]项雪峰.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8(36):202-203.

[4]刘英,徐陶,雷贤英,等.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血栓疗效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8(10):236-238.

[5]徐俊.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10(8):53-54.

[6]李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37例临床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9(2):361-362.

R743.32

B

2095-7629-(2017)15-0109-02

查金磊,1982年9月出生,男,河南南阳人,民族汉,住院医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猜你喜欢
补阳脑血栓西医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疏血通联合甘露醉对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陕西中医(2018年6期)2018-08-29 00:43:16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