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晓鹏,杜红娣,刘晓萱,闫 丽,卢 静,裴 丽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保健医疗部,北京 100730)
CATCH跌倒管理模型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管理中的应用
霍晓鹏,杜红娣,刘晓萱,闫 丽,卢 静,裴 丽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保健医疗部,北京 100730)
目的探讨CATCH跌倒管理模型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期间在我院老年病房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2016年1—12月住院的老年患者应用CATCH跌倒管理模型进行跌倒预防管理:成立CATCH跌倒预防管理模型小组;从多学科合作、领导参与、技术支持、沟通、环境等5个方面具体实施。并与实施前(2015年1—12月)的跌倒发生率及跌倒相关伤害的严重程度进行对比。结果CATCH跌倒管理模型实施后跌倒发生率为0.47%,低于实施前的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跌倒伤害程度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TCH跌倒管理模型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及跌倒相关伤害的严重程度。
老年患者;跌倒;CATCH管理模型
我国对跌倒问题的研究尚未形成一个集评估、预防与干预为一体的完整体系。国内大多数医院没有规范的跌倒预防团队,所有的跌倒防范工作基本由护理部负责管理,忽略了其他相关科室在跌倒管理中的作用[1]。因此,研究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的管理策略,成为医院安全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CATCH跌倒管理模型是由Bonuel等[2]于2011年提出,其目的是通过护士的领导和管理以及团队协助,来改革和完善当前的跌倒管理实践环境,包括5个方面内容:多学科合作(collaborative interdisciplinary practice,C)、领导参与(active leadership engagement,A)、技术支持(technology support for processes,T)、沟通(communication strategy,C)、环境 (house wide culture change,H)。我院老年病房自2016年1月起采用CATCH跌倒管理模型对老年患者进行跌倒预防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老年病房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65岁以上神志清楚的老年住院患者,无言语理解障碍。排除标准:绝对卧床无活动能力的患者、疾病终末期患者。CATCH跌倒管理模型实施前 (2015年1—12月)住院的老年患者共1 316例。男性832例,女性 484 例,年龄(75.49±11.53)岁;婚姻状况:已婚901例,丧偶415例;文化程度:初中级以下324例,高中590例,大学及以上402例;慢性疾病:1~2种431例,3~4种624例,4种以上261例;跌倒史:有跌倒史539例,无跌倒史777例;跌倒次数:1次398例,2次213例,3次及以上125例;生活自理能力:生活完全自理348例,轻度功能障碍484例,中度功能障碍273例,重度功能障碍211例;跌倒风险等级:低风险366例,中度风险457例,高风险493例。CATCH跌倒管理模型实施后 (2016年1—12月)住院的老年患者共1 279例,男性789例,女性490例,年龄(76.92±12.72)岁;婚姻状况:已婚 874 例,丧偶405例;文化程度:初中级以下298例,高中604例,大学及以上377例;慢性疾病:1~2种452例,3~4种578例,4种以上249例;跌倒史:有跌倒史527例,无跌倒史752例;跌倒次数:1次382例,2次203例,3次及以上112例;生活自理能力:生活完全自理362例,轻度功能障碍433例,中度功能障碍297例,重度功能障碍187例;跌倒风险等级:低风险345例,中度风险433例,高风险501例。CATCH跌倒管理模型实施前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CATCH跌倒预防管理模型小组 小组成员由跨学科成员组成,包括1名护理部总护士长、2名护士长、2名老年专科护士、5名病房骨干护士、1名老年专科医师、1名物理治疗师、1名检查辅助科室人员、1名后勤服务人员。总护士长为组长,2名护士长为副组长,主要负责CATCH管理模型的具体实施。跨学科小组成员分别为本学科跌倒预防管理小组长,积极参与到跌倒预防的管理中,并负责本部门工作人员的跌倒预防培训工作。
1.2.2 CATCH跌倒管理模型的实施
1.2.2.1 跨学科合作的实践(C)(1)建立跨学科团结协作制度。跨学科成员每月定期召开会议,在学习和理解CATCH跌倒预防管理模型的理念和原则上,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共同参与讨论,探讨模型应用期间存在的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案。同时,重新评价跌倒预防的政策和流程是否与跌倒预防实践相一致,评估成员现有的跌倒预防能力,制定并实施预防管理策略。如:完善并建立患者外出检查交接单,患者外出检查时由病房护士进行填写,其中包含患者有无跌倒风险,跌倒危险因素、跌倒风险等级等项目,以提醒相关科室予以注意;后勤管理部门采用科学的方法防范日常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加强院内保洁管理,消除环境中的跌倒危险因素。(2)加强跨学科成员跌倒预防培训,共同提高预防患者跌倒的意识,提高跨学科团队的跌倒预防综合管理能力。培训内容及形式由2名护士长负责,主要采用理论授课、护理查房、病例讨论、情景模拟、观看视频等形式,内容包括跌倒相关知识、各相关科室人员职责、跌倒评估人群、评估时机、防跌倒标志和跌倒预防提示卡的使用方法、使用镇静药物患者的管理、跌倒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各种辅助用具(如轮椅、平车等)的使用方法、患者跌倒后处理措施以及患者及家属宣教内容等。通过培训和考核,使他们能尽快识别跌倒高风险患者,有效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3)成立跨学科跌倒上报制度。患者发生跌倒后填写跌倒报告表,报告表为美国医院使用的跌倒分析量表稍加修改而成。量表由2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由小组成员调查跌倒发生情况后填写,内容包括跌倒发生的时间、地点、患者着装(包括鞋的类型)、跌倒时的活动情况、使用助行器的种类、使用助行器的安全状况、使用床档的数量、床档的位置、床档的状态、病床(检查床)的高度、是否锁病床(检查床或轮椅)轮子、是否使用气垫床、约束类型、地板的情况、发生跌倒前的精神状态、发生跌倒前的身体状态、患者发生跌倒后的状态、患者使用的药物治疗、上次跌到评估的日期、跌倒危险因子总分、现在的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否符合风险程度、是否对患者进行跌倒预防宣教、跌倒伤害程度等;第2部分由当班护士或相关工作人员填写,内容包括跌倒经过补充说明、参与的工作人员、患者发生跌倒后采取措施、跌倒是否是可以预防的?如果跌倒是可以预防,叙述改进措施及预防患者再次发生跌倒的建议。该量表较之前使用的跌倒上报表内容更详细,能够更完整地描述跌倒发生时的情况及发生后的处理方法,更有利于进行案例分析。量表填写完成后及时上报组长,组长定时组织大家进行跌倒案例讨论、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4)加强跨学科跌倒预防管理的质量监控。设计跌倒预防管理的质量监控表,由2名老年专科护士每周对相关科室进行质量监控,以确保团队成员对跌倒预防策略的实施,并针对CATCH跌倒管理模型中的漏洞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改进。
1.2.2.2 领导的积极参与(A) 护理部科总护士长及护士长积极参与跌倒预防的管理工作。领导明确各相关人员的分工与职责,共同讨论、制定并建立跌倒预防各项流程及制度。(1)建立患者防跌倒管理流程。患者入院,护士首先通过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跌倒史、观察患者的面色、精神状态、步态、步速、平衡状态等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并采用美国医院使用的摩尔斯跌倒评估量表 (morse fall scale,MFS)对其进行跌倒风险评分。该量表共提供了17个危险因子,每个危险因子赋予相应的分值。根据患者的危险因子得出总分,总分2~8提示患者有跌倒低风险,总分9~15提示患者有跌倒中度风险,总分16分以上提示患者有跌倒高风险。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跌倒护理计划,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实施不同的预防措施,使预防措施更加具有针对性。如针对记忆障碍、行动不便、有跌倒高危风险、尿失禁、睡眠障碍的患者,鼓励家属参与到患者跌倒预防的管理中来,为患者提供辅助设备助行器和床旁坐便器,合理使用床挡等。责任护士每班都要对患者进行跌倒预防评估,及时更改并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最终做到“评估-制定计划-干预-再评估-再制定计划-再干预-评价”这一流程,使跌倒预防管理流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持续改进的过程,确保了跌倒预防措施实施的有效性。(2)制定患者安全监测制度。针对卧床患者实施每小时循环检查的5 P 制度,即:便盆(potty),疼痛(pain),体位(position),财物(possession),鞋类(pumps);将高风险患者搬移到靠近护士站和卫生间的房间,定时巡视病房,随时监测患者活动情况,以便患者发生危险迅速施救。(3)制定降低跌倒相关伤害严重程度的措施。为跌倒高风险身材矮小的老年患者提供低高度病床;指导患者根据自身小腿长度调节坐便器的高度,为跌倒高风险患者病床及检查床旁放置缓冲垫等。
1.2.2.3 技术支持流程(T) 医生及护士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后,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及活动能力申请团队科室的技术支持,请各专科进行会诊协助改善患者的状况。例如,针对多重用药的老年患者,因患有心血管、神经系统等疾病而服用大量的降压药、降糖药、镇静药等影响其平衡功能,对此类患者由老年科医生对患者做全方面评估后从用药上进行审核,正确指导患者用药,避免不合理用药,做好用药知识宣教;对于老年患者因排便问题引起的跌倒高风险,由消化科医生适当给予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护士长尽可能将患者安排靠近洗手间的床位,护士将便器放于其伸手可及处,夜间加强巡视;因步态不稳而引起的跌倒高风险患者,请物理治疗师评估后,通过锻炼、物理治疗改善下肢肌力和平衡功能,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双下肢、足部的康复训练。责任护士负责评估患者状况改善情况,并及时与专科成员进行沟通,以便及时调整诊疗计划。
1.2.2.4 沟通策略(C) (1)加强护护及医护之间的沟通。将跌倒高风险患者列入重点交接班对象,在晨间大交班时向其他医护人员重点说明,督促班班交接并实行床头交接,写好一般护理记录,给予持续性评价,同时将高风险标示贴在患者床头、病房门上及患者病历上及患者电子一览表,给患者带黄色跌倒高风险手腕条,以提醒医护人员、检查科室及后勤服务等科室予以注意。(2)完善告知制度。医生与护士共同参与,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说明预防跌倒的重要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与支持,并签署“预防跌倒告知单”。(3)加强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知识宣教。内容包括跌倒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应急措施等,同时,提高家属预防患者跌倒的意识,鼓励家属参与到患者预防跌倒的管理中,进而提高患者预防跌倒的依从性。
1.2.2.5 广泛的环境变革(H) (1)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病区环境。保持病房物品摆放安全合理,通道通畅;每个房间内的卫生间地面上铺防滑垫等。(2)家具的选择。使用低高度可调节病床,使患者坐在床边时,双脚即能接触地面,为患者站立提供基础;为患者采用坚固的床垫,利于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床旁转移;避免使用太深太厚的沙发,防止沙发过于塌陷或松软而引起跌倒;家具简单稳固,衣柜、储物柜等高度适宜,柜中分隔间距按患者放置物品的习惯和使用频率设计,摆放位置避开患者活动区域。(3)配套设施的建立。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厕所、浴室及走廊安装墙壁扶手,扶手的高度与患者腰部持平,洗手间安装垂直的扶手;病室内采光适当,提供床边灯及洗手间夜灯等。(4)提供完善的医疗设备。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辅助设备,如轮椅、平车、学步车、拐杖等,并由专业工作人员对这些辅助设备的安全性(防滑、刹车处)和耐用性进行定期评估、定期保养、及时修缮;在患者的床头、阳台、厕所、餐厅等常用活动区域均设置呼叫系统,并保持呼叫系统功能完好。医护人员要熟练地掌握和使用各种医疗设备,确保使用安全。(5)建立跌倒环境危险因素查检制度。研制查检表,表格由2部分组成,第1部分由责任护士每班针对地面情况、家具摆放、病床高度、床挡、患者着装、病房光线等进行评估后填写,第2部分由护士长每月针对病区环境进行评估后填写,包括地面平整度、家具性能、走廊扶手性能、楼梯等视频监测系统等,发现问题及时对不安全的环境危险因素进行修正。
1.2.3 评价方法 比较CATCH跌倒管理模型实施前(2015年1—12月)及实施后(2016年1—12月)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及跌倒分级的差异。跌倒发生率为病房上报跌倒的病例在同期老年住院患者的比例。跌倒分级[3]评价标准为:0级为没有受伤;1级为轻微伤,包括淤血、擦伤、不需要缝合的撕裂伤;2级为重伤,包括骨折、头部外伤、需要缝合的撕裂伤;3级为死亡。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CATCH跌倒管理模型后跌倒发生率、相关伤害的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ATCH跌倒管理模型实施前后发生跌倒情况比较
CATCH跌倒管理模型作为一种先进的跌倒管理方法在我院实施后,跌倒发生率由2015年的2.05%降至2016年的0.47%(P<0.05),跌倒相关伤害的严重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此管理模型的有效性。国外学者认为,最有效的干预措施是多元化干预措施与个体化计划相结合,只有采取全面和多方位的预防措施,才能更有效地减少跌倒的发生;而这些措施的有效执行,需要护理、医疗、康复、后勤等多学科、多部门共同合作[1]。Markle-Reid等[4]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表明,一个多因素、跨学科的跌倒团队,能更有效地降低跌倒的发生率。Merrett等[5]经研究指出,跌倒的发生与患者的疾病、生理、心理、所用的药物和周围环境等密切相关。因此,跌倒的预防措施也是全面和多方位的,应该通过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合作来预防跌倒。陆胜美等[6]亦指出,跌倒安全管理更需要医院多部门、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本研究中,CATCH跌倒管理模型成立了跨学科团队,加强了各科室的团结协作,实现了全面、多方位的管理。在科护士长的领导及管理下,定期组织跨学科人员进行跌倒预防培训,建立了跨学科团结协作制度、有效的上报系统和监测评价系统、技术支持流程、患者防跌倒管理流程,制定了个性化跌倒护理计划,加强了患者安全监测,实施了降低跌倒相关伤害严重程度的措施,确保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信息沟通,通过实施广泛的环境变革,提高了环境因素的管理水平,及时做好各类防范措施,有效降低了跌倒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就医环境。
[致谢]衷心感谢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张京煜老师在数据统计方面提供的帮助。
[1]陈晓君,黄丽华.国外跌倒管理模型的相关研究及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254-256.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5.02.031.
[2]Bonuel N,Manjos A,Lockett L,et al.Best Practice Fall Prevention Strategies.CATCH[J].Crit Care Nurs Q,2011,34(2):154-158.DOI:10.1097/CNQ.0b013e3182129d3a.
[3]陈伟红,冯新和,叶 珍,等.基于知信行模式设计的音视频健康教育在老年患者防跌倒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9):651-653.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5.09.007.
[4]Markle-Reid M,Browne G,Gafni A,et al.The Effects and Costs of a Multifactori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Team Approach to Falls Prevention for Older Home Care Clients‘at Risk’ for Falling: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Can J Aging,2010,29(1):139-161.DOI:10.1017/S071498080999 0377.
[5]Merrett A,Thomas P,Stephens A,et al.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to Fall Prevention[J].Can Nurs,2011,107(8):24-29.
[6]陆胜美,史婷奇.注意义务在门诊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6,23(11):21-24.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16.11.021.
[本文编辑:江 霞]
Application of CATCH Fall Management Model in Elderly Patients
HUO Xiao-peng,DU Hong-di,LIU Xiao-xuan,YAN Li,LU Jing,PEI Li
(Dept.of Healthcare,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Beijing 10073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CATCH fall management model for elderly patients.Methods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were chosen as control group and those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as experiment group.CATCH fall management model was applied in experiment group.The incidence of falls and the injuries caused by fall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The incidence of falls in experiment group was 0.47%,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2.05%)(P<0.05)and the injuries were less serious in experiment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CATCH fall management model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falls and the injuries caused by falls.
elderly patient;falls;catch fall management model
R471;C931.3
A
10.16460/j.issn1008-9969.2017.18.013
2017-05-03
北京协和医院护理科研基金(XHHLKY201418)
霍晓鹏(1974-),女,北京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总护士长。
杜红娣(1980-),女,河北保定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