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靖妍
高校勤工助学现状及改革分析
麦靖妍
勤工助学是各个高校为了支持家庭贫穷、生活困难的学生继续上学的一种手段,作为学生资助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但能够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进一步学习,而且还能够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因而可以说勤工助学实施于高校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而文章将要阐述的是众高校在教学改革下勤工助学的运营现状,并将一些改革建议提出来。
高校 勤工助学 现状 改革建议
为了积极贯彻和落实党中央以及国务院所下发的有关于保障贫困学生继续学习、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针,我校专门制定了贫困学生勤工助学具体实施纲要,其目的在于从根本上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实际问题解决。随着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逐步完善,我校专门打造了以“奖贷助补减”为主要的助学通道,在一个完整助学体系的构建下,能够有效地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压力减轻,消除他们不必要的后顾之忧,有利于他们诚实守信、自力更生的良好人生信念的树立,从而能够更努力的学习,并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来自国家、学校以及周围同学的关心和爱护,在欢乐、幸福的氛围中获得全面发展。
高校勤工助学主要是指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学习时间充沛的情况下,通过对业余时间的利用,自愿加入学校所提供的助学岗位中,在获取一定经济报酬的同时,还能够对个人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自国内众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以及改变收费制度,再加之各地区经济差距持续拉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在各高校日常的管理中逐渐显露了出来,并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为了稳定高校管理氛围,提供给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一步学校,而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之上,勤工助学就应运而生了。
任何一所高校都建立有专门的勤工助学中心,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补贴生活费。但是经过实地调查发现,部分学校虽然设置了勤工助学部门,却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提供给学生,这就使得家庭困难的学生无法通过勤工助学获得足够的生活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便会有一些矛盾在勤工助学中心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之间产生。
正如我们所知,地区的不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也会有所差异,对于高校而言,其所管理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自然有家庭条件优越的,也有家庭条件价差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高校中还是占有一定比例的,若是勤工助学中心所提供的岗位一直是“僧多粥少”的状态,无法照顾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产生了不平衡。
部分高校虽然将勤工助学中心建立了起来,却没有建立专门的勤工助学管理体制,因而也无法统一有效地对各个勤工助学岗位进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某些校领导对于勤工助学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或准确,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难以将国家政策落实,学校自身的管理不完善,受影响最严重的却是学生,自然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学校而言是不利的。
当健全的一个校园勤工助学中心建立起来后,首先应当进行的是勤工助学相关管理体制的完善,只有完善的勤工助学管理体制才能够引导工作人员积极地、正确的为学生提供帮助;只有完善的勤工助学体制的建立,才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对于管理工作中不足的地方进一步改进和强化,以便于将制度化、科学化以及规范化的管理目标实现,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各高校存在的主要目的不仅是教授学生做人的道理、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当对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培养,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在校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责任意识,大部分的学生毕业后会直接走入社会,根据社会的发展,现今各企业所要求的是全能型人才,而并非是“高分低能”,大部分的HR所看重的是学生工作适应能力以及社会阅历,因而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勤工助学中心而言,其主要的任务就在于开拓更多的工作岗位,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勤工助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认为勤工助学中心应当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向学生提供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以便于学生能够在劳务型为主的工作中,既得到身体素质的锻炼,还能够对自身的专业特长以及专业技能进行强
综上所述,勤工助学存在于高校日常教学管理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勤工助学管理体系在高校中的发展还有待加强,随着社会、政府以及学校对于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越发重视,作为勤工助学管理者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工作选择,从他们的专业以及兴趣爱好出发,提供更多的智力锻炼机会;此外,学校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培养他们坚毅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意志,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以最饱满的热情去迎接生活的挑战。
[1]王乐.浅谈高校勤工助学现状与分析[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9):173.
[2]朱晓东.高校勤工助学现状与改革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1.
[3]程育兰.高校贫困生现状及其资助政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4]李绥波.高校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3.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