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语言模因论,践行高职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法

2017-12-01 09:54:24胡铁江
长江丛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模因教学法高职

胡铁江

携手语言模因论,践行高职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法

胡铁江

本文拟将语言模因论融入高职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掘阅读材料中可利用的语言模因,并加以背诵和模仿,一方面有利于夯实语言基本功,促进阅读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将之应用于写作实践中,无疑将大幅提高学生的文本输出质量。

语言模因论 读写结合

高职英语作为一门必修基础课,在助推实现高职教育总的人才培养目标、夯实学生语言基本功、提升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以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事实上,作为未来职场的一线技术工人,高职学生较少有机会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用英语面对面地交流,因此,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应该主要聚焦于阅读和写作技能方面。

一、语言模因论

语言模因论是研究语言模因被语言使用者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过程的理论,认为语言在口口甚至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并非仅仅是机械地复制克隆,而是“人们将存在于大脑中的信息模因在语用中不断重复、增减、变换、传递,或从一组旧的模因集合重组成新的模因集合,使语言的单个模因或模因复合体在使用的过程中此消彼长,通过各种媒体不断地复制和传播。”[1]例如一牙科诊所的宣传语“美好生活,从‘齿’开始”;一家居建材市场的广告宣传语“‘美’家‘美’户,选南湖”;一餐馆被命名为“食全食美”以招揽食客……类似语言模因被解构和重组的例子都是人们在语言模因传播过程中再创造出来的词语,富于新意,意味深长,博人眼球,且屡见不鲜。

二、读写结合教学法

读写结合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让阅读教学联姻写作教学而不是割裂两者或牵制或促进的内在关系让两者彼此孤立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内选取难易适中且学生较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布置给学生,引导并要求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阅读与写作经验判断并发掘阅读材料中可利用的语言模因,并加以背诵和模仿。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跟踪显示,高职英语读写教学携手语言模因论,一方面有利于夯实语言基本功,促进阅读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将之应用于写作实践中,淡化写作焦虑,大幅提高学生的文本输出质量。

三、当前高职英语读写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的侧重点片面地倾斜于对学生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重听说轻读写,忽略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直接导致了与学生在职场中实际需求的英语应用能力格格不入的窘境。

(一)学生英语阅读举步维艰

阅读是外语学习者获取语言、文化和学科知识的重要来源,英语阅读能力很大程度上折射着学生应用英语词汇、语法及语篇等语言知识的综合能力,也是高职学生在未来职场较为实用的语言技能。然而,高职英语教学片面地重视对学生英语听说技能的培养,要么满足于最基本的日常用语教学,要么在词汇讲授方面耗费大量时间,忽略了阅读策略的讲授和阅读训练。这给学生带来错误的学习导向:英语学习只要会几句日常寒暄语,背背单词,记记语法,至于阅读策略可学可不学,阅读实践可练可不练。一经阅读实践,尽管一个句子甚至一篇文章里面的每一个单词都明白意思,一遍遍数读句子篇章就是不解其中味。

(二)学生英语写作谈文色变

写作是一个有意图、有意义、有步骤的语言输出过程,也是一个渐进的修正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写作者的语言功底、写作技巧的运用是一个全方位高标准的考验。囿于高职英语有限的教学时数以及学生英语底子薄弱、写作技巧匮乏、谈文色变的历史遗留顽疾,教学过程中用于写作训练的时间几近于零,陷入教与学恶性循环的怪圈。笔者多年参与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写作阅卷,得分及格的寥若晨星,交白卷的比比皆是。

四、语言模因论指导下的读写结合教学

(一)语言模因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

模仿背诵等传统教学方式的理性回归,尤其适合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从语言模因论出发,教师为学生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实用性强,且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主动性,引导学生发掘阅读材料中可利用的语言模因,并加以模仿背诵。“使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地对其中的语言模因进行注意、理解和接受,确保语言模因为学生所同化、记忆,”[2]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

(二)语言模因论指导下的写作教学

“写作过程其实就是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复制传播的过程,也是将模因同化、记忆、表达并传播的过程。”[2]拟采用模因写作教学法,首先给学生范文供其仔细阅读,发掘并记忆其中对接下来的写作练习有价值的语言模因,然后进行创造性写作模仿,最后达到灵活创造性运用。不仅有助于巩固经由阅读所输入的语言素材,促使语言知识内化,淡化写作焦虑,提高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和质量。

五、结语

依据语言模因论的观点,语言习得是不断模仿复制传播的过程,即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过程。阅读过程是学习者自外而内获取语言知识,即输入过程;写作则是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自内而外的再现过程,即输出过程。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读写联姻,形成读写整合教学流,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1]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6.

[2]陈兴无.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听说读写译一体化[J].山西师大学报,2014(11):67~69.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模因论视阈下高职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7C0612)部分成果。

猜你喜欢
模因教学法高职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08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