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红 张珍煦 胡茂香
从英伽登层次理论看《相思》三个译本
徐艳红 张珍煦 胡茂香
本文拟从英伽登的层次理论出发,对《相思》的三个译本进行分析,发掘出原文的内在意蕴,以期更好的理解这首诗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思想内涵。
英伽登 层次理论 《相思》
《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绝。此诗写相思之情,却借红豆言情。全诗四句,第一句因物起兴,语言直白有趣;第二句,承上启下,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陡然转换视角,有写景转为劝人;第四语,一语双关点出主题,言物又关情。
英伽登的层次理论由语音层次、意义单元层次、图式化观相层及再现客体层四个部分。
语音层,“它是一种特殊方式同词语的书写符号交织在一起,它是被直接理解的,当然也是在典型形式中和书写符号一道被理解的。”(2008:18)该语音层有别于其他的语音素材(如语调、语音、音的力度等),强调语音的“携带意义”。
意义单元层是作品的层次中心,从根本上制约着其他层次。文学文本通过字、词、句来承载所表达的意义,而其深层意义又通过语篇的构造来得以再现。首先从词语意义上来看。
图式化外观层指读者在阅读某句子时,需要调动自身原有的背景信息,将文字转换成画面和场景在头脑中呈现。库克认为,把图式看做是头脑中的“先存知识”或“背景知识”,是“世间典型情景在大脑中的反映”。(1989:69)。
再现客体层指作者在文学作品中虚构的对象,它们是具有一种现实特征的模拟物,但绝不是现实。“再现客体层,这是虚构的文学作品的世界“为了达到作品的客体层次,需要读者‘积极地阅读’作品”(魏家海,2009(1):66),也就是让读者领悟作者表现的境界。
本文选取《相思》的三个译本,《Red Beans》吴钧陶译、《Love seeds》许渊冲译、《One-heart》Witter Bynner译为例进行比较分析。
原文为五言绝句,韵律为ABCB,一三句押枝思韵。三个一本中,吴版,随与原文韵律不符,但也押韵,韵律为ABBA韵。许版与原文押韵规律相符,而W版无押韵。
(1)词语方面,三个译本将题目《相思》分别译为“Red Beans”、“Love seeds”、“One-heart”从全诗内容来看都十分贴切,但是仅仅从题目来看又都不十分符合。例如,“红豆”结实浑圆,鲜红如珊瑚,而“berries”是“浆果”并不符合事实。“南国”、“春来”二词交代时间地点,吴版和许版都将其一一对应翻译出来。但是W版却将第一二句进行了改动。“生”字许版翻译的最为贴切。而吴版翻译成“come from”改变了诗人、友人和红豆的距离。“春来发几枝”原诗要表达的意思是“长了几枝新枝丫”,许版翻译成“ they overload the trees”虽然与原文有所出入,但显示出累累“红豆”长在枝头的画面,十分娇俏可爱。(2)句式上,吴版和许版都尽量向原版靠拢,而W版将一二句糅合,又将“愿君多采撷”改为倒装句“Take home an armful,for my sake,”强调“愿”。
原诗一、二句写物,诗人以第三人称视角,平淡的讲述南国有红豆。三、四句陡然一转,仿佛和友人相伴,诗人告诉友人“多采一些吧”,而这之间的跳跃需要读者自己想象填补。译本中,吴版的“those”和许版的“they”都用指示代词,将上文的“Red Beans”和“Red berries”与下文仅仅连接在一起。这使得译文都是诗人以第一人称向友人劝说,没有了视角的转换。吴版和许版仍保留了层层推进的情景展现方式,但是W版的语篇结构却将所有情节都集中在一句话里,失去了原诗中的情节如画卷版渐渐展开的美感。
全文的主要思想集中在后两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一语双关,表面劝友人采红豆,实际是为了向友人表达相思。而吴版的译文“Please pluck more of these seeds with your hands, To show your love to friends it's grand ”将其限定为了劝说友人采撷红豆向其他友人表达思恋。许版“Gather them till full is your hand, They would revive fond memeries”翻译的更加高明,他不提这相思之意到底是谁向谁表达,只译出原诗的字面含义,“这个东西最能表达相思之情”。W版将其翻译为“Take home an armful,for my sake,As a symbol of our love.”这个翻译将其限定为诗人对受诗人的思恋,直接而大胆,但是“love”一词如果不加说明,在通常表达的是爱情,因此在此处并不贴切。
本文从英伽登的层次理论出发,还原了《相思》原诗的层次建构,并对许渊冲和吴钧陶、witter bynner的译文各层次进行了较详细分析。译者对具体细节尤其是关键词处理的不同,或诗歌格式大的改变,都会造成对原诗四个层次再现的差异。文学作品的形式从各个层面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三观。层次理论分析,专注文学作品本身,对译者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波]英伽登.论文学作品[M].张振辉,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2]英伽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M].陈燕谷,晓未,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MTI中心)
本文系湖北省省属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鄂教研〔2012〕3号)专项资助,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