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其术后视力的影响

2017-11-30 05:09:54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6期
关键词:非手术摘除术白内障

陈 凯

(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眼科,江苏 涟水 223400)

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其术后视力的影响

陈 凯

(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眼科,江苏 涟水 223400)

目的:分析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其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8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年龄≥60岁)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58例非老年白内障患者(年龄<60岁)作为对照组。为这两组患者均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情况,并分析导致其术后视力恢复不佳的原因。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的总低视力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有11例患者发生了术后低视力。与手术原因相比,这11例患者中发生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非手术原因患者的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发生了术后低视力。与手术原因相比,这6例患者中发生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非手术原因患者的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老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术后低视力的发生率更高。导致接受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发生术后低视力的原因多为非手术原因。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安全可靠,术后患者视力的恢复情况较好。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老年白内障患者;视力

临床调查发现,接受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在术后常会出现视力恢复不佳的情况。为了分析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其术后视力的影响,笔者对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和58例非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分组比较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8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年龄≥60岁)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58例非老年白内障患者(年龄<60岁)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32例(占55.2%),女性26例(占44.8%);其年龄在60岁至89岁之间,平均年龄(76.2±4.7)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30例(占51.7%),女性28例(占48.3%);其年龄在24岁至54岁之间,平均年龄(48.2±5.4)岁。除年龄之外,两组患者的其他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为这两组患者均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是:1)术前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和生化检验。2)在术前30 min,为患者滴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进行散瞳。3)对患者进行眼球表面麻醉和球周麻醉,轻轻压迫其眼球8~10 min,用开睑器对其进行开睑。4)在眼睑穹窿部12点钟至2点钟方向做一个约6 mm长的反眉形切口,于角膜缘内2 mm处进行穿刺。5)向前房内注射粘弹剂,用撕囊镊对眼球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处理。6)用切核刀将晶状体核劈成2块,然后将晶状体核取出。7)再次向前房内注入粘弹剂,并向囊袋中植入人工晶状体。8)在结膜瓣处涂抹典必舒眼膏,并用纱布对患眼进行包扎[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情况,并分析导致其术后视力恢复不佳的原因。

1.4 视力评价标准

Ⅰ级低视力:矫正视力≥0.1,且<0.3。Ⅱ级低视力:矫正视力≥0.05,且<0.1。非低视力:矫正视力≥0.3。

1.5 统计学分析

本文中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情况

在术后7 d,研究组患者的总低视力率为19.0%,对照组患者的总低视力率为10.3%。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的总低视力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情况[n(%)]

2.2 对比导致两组患者发生术后低视力的原因

研究组患者中有11例患者发生了术后低视力。在这11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占27.3%)发生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手术原因,有8例患者(占72.7%)发生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非手术原因。与手术原因相比,这11例患者中发生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非手术原因患者的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发生了术后低视力。在这6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占33.3%)发生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手术原因,有4例患者(占66.7%)发生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非手术原因。与手术原因相比,这6例患者中发生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非手术原因患者的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导致两组患者发生术后低视力的原因[n(%)]

3 讨论

白内障是眼科的常见病。此病患者多为老年人。白内障主要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晶状体代谢失衡引起的。白内障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晶状体蛋白质变性、浑浊、视力低下等,严重者可发生失明[2]。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白内障的常用手段。此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广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3]。但有临床研究发现,很多老年白内障患者在接受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视力恢复情况都不甚乐观[4-5]。有研究指出,导致接受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发生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如下:老年人的眼球壁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变薄,进而可出现玻璃体液化、脉络膜萎缩等现象[6]。存在上述病变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在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后视力不易恢复。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术后7 d,研究组患者的总低视力率为19.0%,对照组患者的总低视力率为10.3%。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的总低视力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原因相比,这两组患者中发生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非手术原因患者的占比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与非老年患者相比,老年患者术后低视力的发生率更高。导致接受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老年白内障患者发生术后低视力的原因多为非手术原因。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安全可靠,术后患者视力的恢复情况较好。

[1] 许振.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16(16):74-75.

[2] 王兆堰. 老年患者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对视力的影响及低视力原因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6):18-19.

[3] 严中明. 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手术150例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4(2):159-160.

[4] 李勇,岳章显,徐海龙,等. 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对老年白内障疗效的比较[J]. 国际眼科杂志,2014(4):673-676.

[5] 王雪燕.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角膜水肿的临床分析[J]. 重庆医学,2014(13):1564-1565,1567.

[6] 张玉香,黄丽华,曹长阳.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后散光状态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72-374.

R779.66

B

2095-7629-(2017)16-0069-02

陈凯,男,1974年11月出生,汉族,江苏涟水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眼科临床诊疗工作,邮箱:732675334@qq.com

猜你喜欢
非手术摘除术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自我保健(2019年1期)2019-01-12 13:26:01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治疗分析
医学信息(2017年1期)2017-02-28 20:56:12
非手术脊柱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
西藏科技(2015年6期)2015-09-26 12:12:12
超声检查在外伤性白内障及老年性白内障对比分析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