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康乐
(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外二科,甘肃 平凉 743400)
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探讨
任康乐
(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外二科,甘肃 平凉 743400)
目的:探讨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外二科收治的10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08例患者分为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每组各有54例患者。对腹腔镜手术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对开腹手术组患者进行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及其住院的时间。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和术后阵痛的次数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缩短其康复的时间。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结石;效果
胆总管结石是肝胆外科的常见病。相关的调查资料显示,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在5%~29%之间[1]。现阶段,我国临床上用腹腔镜技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为了进一步探讨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笔者对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外二科收治的10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以便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11月至2016年8月期间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外二科收治的10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这108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标准[3],且术前经影像学检查后均被确诊。这108例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这108例患者分为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每组各有54例患者。在开腹手术组的54例患者中,有男性30例,女性24例。他们中年龄最小的26岁,年龄最大的64岁,平均年龄为(44.27±6.39)岁。在腹腔镜手术组的54例患者中,有男性31例,女性23例。他们中年龄最小的25岁,年龄最大的63岁,平均年龄为(44.01±6.25)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腹腔镜手术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4]。具体的方法为:1)在麻醉成功后,为患者常规建立人工气腹,并在其脐孔的部位放置腹腔镜。2)在患者剑突下约2~3cm的部位进行穿刺,将此穿刺孔作为本次手术的主操作器械孔。3)用无创伤抓钳将患者胆囊颈部与胆总管前壁的表面浆膜提起,让其胆总管的前壁充分显露。4)在患者剑突的位置,按要求置入胆道镜,对其肝/胆总管与肝内胆管进行全面的探查。5)规范化切除患者的胆囊,然后彻底清除结石。对开腹手术组患者进行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具体的方法为:1)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2)在患者右肋缘的下方约1~2cm的位置做一个斜切口。3)寻找到患者的胆囊后,规范化地摘除其胆囊。4)打开患者的胆管进行全面的探查,取净结石,为其留置T型引流管。5)缝合患者胆总管的接口,逐层关闭其腹腔,完成手术。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4d的随访,全面观察其康复的情况,并记录如下临床指标,即:术中的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术后阵痛的次数、住院的时间和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我们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开腹手术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为(70.9±12.5)ml,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为(58.6±8.7)h,术后阵痛的平均次数为(2.3±0.7)次。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为(42.5±10.3)ml,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为(25.2±5.3)h,术后阵痛的平均次数为(0.9±0.4)次。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和术后阵痛的次数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s)
组别例数术中的出血量(ml)术后胃肠道恢复的时间(h)术后阵痛的次数(次)腹腔镜手术组5442.5±10.325.2±5.30.9±0.4开腹手术组5470.9±12.558.6±8.72.3±0.7 t值12.884924.092712.7605 P值0.00000.00000.0000
在开腹手术组的54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有5例,其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8.26%。在腹腔镜手术组的54例患者中,无一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其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0%。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5.2427,P<0.05)。
经过治疗,开腹手术组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为(16.5±4.3)d,腹腔镜手术组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为(5.7±2.7)d。腹腔镜手术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6307,P<0.05)。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临床上治疗胆总管结石多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手术,但此术式对胆总管结石的清除率不高,且极易使患者发生术后疼痛、术后感染等并发症。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在临床上得到更大范围的使用。因此,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成为了临床医师研究的重要课题[5]。邓军奇的研究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具有术野开阔、适应症广、患者痛苦小、安全有效等特点,还可提高患者结石一次性清除的概率,减少其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6]。刘宏方等人的研究表明,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且对部分复杂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还可提高其临床疗效和手术的安全性[7]。另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还具有简单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
综上所述,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缩短其康复的时间。
[1] 孔源,邵峰,姚寒晖,等.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3,21(2):124-125.
[2] 李建伟,刘秋华,张伯,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4,26(5):411-413.
[3] 唐宗怀,国维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7):39-42.
[4] 范羿,范康川,梁旭康,等.腹腔镜内窥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两种术式的临床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2,18(4):313-314.
[5] 刘家喜.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 20(7):44-45.
[6] 邓军奇.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4):42-43.
[7] 刘宏方,刁伟强,赵金成,等.胆道镜辅助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4):9-11.
R657.4+2
B
2095-7629-(2017)7-00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