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景为导线的“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2017-11-28 05:16:38黄锦兵广东省新兴县第一中学广东云浮527400
中学生物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李芳色盲染色体

黄锦兵 (广东省新兴县第一中学 广东云浮 527400)

以情景为导线的“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黄锦兵 (广东省新兴县第一中学 广东云浮 527400)

以李芳家庭的相关问题为导线,教师通过情景设问,围绕“伴性遗传”的教学目标,促使学生推理、分析、思考人类的性别决定、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特点等问题,并结合生物学科素养的要求,以问题为驱动力,促进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形成。

1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思路

“伴性遗传”是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二章第三节内容,由于在第一章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在第二章前两节已经学习了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如遗传图解、配子的形成与后代的情况分析等。但是,由于这两章的内容难度较大,学生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对本节课,若教师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学生会比较难以理解,甚至会感觉枯燥乏味。笔者认为运用情景问题作为导线,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运用,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设置的情景与教材配图紧密结合,达到了回归课本的效果,并切合现代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主题,增强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生物问题的品格与能力。

2 紧扣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后天习得的终身受益成果,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其内涵在本节课表现如下。

2.1 生命观念

通过对“人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红绿色盲”的学习,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能在实际生活中树立男女平等、尊重他人隐私、理性看待遗传病的生物学观念。

2.2 理性思维

通过对人类红绿色盲的家庭遗传分析,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认识性别与染色体的关系、理解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并锻炼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2.3 科学探究

通过情景的构建,用现实世界中出现的问题促使思考,针对特定的生物学问题,培养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2.4 社会责任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生物学科思想,能对“生男生女责任在哪方”“遗传基因来源于谁”等话题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主动向社会他人宣传相关的遗传知识。

3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人的性别决定和人类红绿色盲的家系遗传特点,难点是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图解和逻辑推理。

4 教学过程

4.1 人的性别决定

问题情景一:二孩政策开放了,李芳和大明已经生有一个女儿,他们希望能再生一个儿子,这样就能凑成一个“好”字了,你知道男孩和女孩是由什么决定的吗?

由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并在初中时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比较容易得出结论:人类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的不同而决定的。教师在此先指出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的异同、男女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问题情景二:由于第一个小孩是个女儿,婆婆有点埋怨李芳,认为生不出儿子是李芳的错,在我们国家很多地方,还存在这样的看法。你觉得这种看法对吗?生男生女主要由哪方决定?

由于在上一个情景,学生已经总结了男性精子和女性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通过讨论,可以得出结论:后代性别的决定,主要是由男方精子的染色体组成而决定的,不能责怪女方。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常识,生男生女是机率性的事件,不要再有责怪女方的封建思想,也不要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男孩女孩都一样,并鼓励学生遇到此类社会话题时,能勇敢宣传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以日常生活的相关情景问题为切入点,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本课的内驱力,还能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社会责任等相关学科素养。

4.2 伴性遗传

回归教材,教师组织学生一起总结伴性遗传的概念。

4.3 人类红绿色盲

4.3.1 红绿色盲测试

教师展示红绿色盲测试图片,活跃课堂气氛。

4.3.2 人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用B、b基因表示)

教师展示表1,向学生说明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提醒学生正确的基因型书写方式,并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红绿色盲患者男性(7%)远远多于女性(0.5%),你能试着分析原因吗?学生讨论分析,可能会认为女性色盲机率为1/3,男性色盲机率为1/2,所以男性色盲患者更多。教师可纠正此观念,应该是男性只要有一个色盲基因就会患有色盲,而女性需要同时两个色盲基因结合,因此女性患病机率为男性患病机率的平方。

表1 人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4.3.3 红绿色盲的家系遗传(遗传图解)

问题情景三:婆婆想要个孙子,但是李芳也有自己的顾虑,李芳的丈夫大明患有色盲,李芳认为自己的家族都没色盲的,生女儿像自己,肯定不会有色盲,但如果生个儿子,就会像父亲,那不就患色盲了吗?想来想去,李芳决定还是去找医生做做遗传咨询,你能帮助她吗?请大家分析教材P35图2-12,告诉李芳答案。

师生共同分析后得出结论:李芳的家族都没色盲,李芳的基因型很可能为XBXB,儿子的X染色体来自于母亲,则儿子很可能不会患有色盲,但父亲的色盲基因会遗传给女儿,女儿是携带者。

问题情景四:李芳经过咨询,知道了生儿子是很可能不会有色盲的,但是女儿会是色盲携带者,那以后自己的女儿结婚,自己的外孙们会不会出现色盲?请大家分析教材P35图2-13,再完成图2-14,然后告诉李芳答案。

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填好教材图2-14,派代表展示遗传图解。教师点评,并强调正确的书写方式,如基因型学生可能会写XbXB,表现型会漏写性别。

问题情景五:李芳经过了解,知道自己的外孙们有可能是色盲,心想:假如我到时有个外孙女,这么巧还真是色盲,那我就让她只嫁不色盲的,这样就没问题了吧。请大家填充好教材2-15,然后告诉李芳答案。

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填好教材图2-15,派代表展示遗传图解。教师点评,并指出此图特点,女患者的儿子全部都患有色盲,而女儿全部不患。

设计意图:以李芳的相关问题为切入点,以教材的图解为典例,动员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推理,自主探究,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回归教材,更能给予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相关的学科素养,一举三得。

4.3.4 正确看待色盲,尊重他人隐私,科学理解遗传病

师生共同学习色盲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生物学思维:任何基因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谓的优点和缺点,只是因为环境的不同,基因本身并没有错。我们不能因为某些人有缺陷,就以歧视的眼光看待他人,缺点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成为优点,更希望学生能懂得尊重他人,尊重别人的隐私。

设计意图:图文并茂的科普知识总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图“找找狙击手在哪”,让学生亲自感受到色盲的优点,并启迪学生树立科学的生物学思维,用生物进化论的角度分析色盲,从本质上认识到“没有不好的基因,只有不良的环境”,并学会尊重他人,尊重别人的隐私,理性看待遗传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4.3.5 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问题情景六:假如李芳的女儿结婚后,生的是儿子,且患色盲。李芳外孙的色盲基因最终来自于谁?与他父亲有关系吗?

师生根据图1,讨论总结:李芳外孙的色盲基因最终来源于大明(外祖父),基因传递途径为:大明→女儿→外孙;这种传递叫“隔代交叉遗传”。外孙的色盲与父亲无关。

图1 李芳家色盲基因遗传图解

最后,学生总结归纳出人类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的遗传规律:①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 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③ 女患者的父亲、儿子必患;4.3.6 拓展训练

如图2所示,王超发现爸爸也是色盲,而妈妈正常,所以他认定是爸爸将色盲基因传给他。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填写出王超、爸爸、妈妈、小姨、外公、外婆等人的基因型,并指出这类问题应先将患者的基因型写出,从隐性性状入手,使学生初步掌握基因型推断技巧。

图2 王超家族色盲遗传家谱

5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以李芳的家庭问题为导线贯穿教材考点,以关注学生的学习、学生的素质培养为指导思想,改变了传统的讲授概念、做题巩固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关情景问题的引导,使课堂变得不再枯燥无味;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指引学生思考,使知识变得贴近生活,不再是“空中楼阁”,不接地气,更符合现代教育提倡的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

文件编号:1003-7586(2017)10-0025-03

猜你喜欢
李芳色盲染色体
没想到才几天,你就成了别人的人
金山(2022年3期)2022-03-24 22:45:48
你我皆色盲
李芳作品
喇叭花打电话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科学之谜(2019年3期)2019-03-28 10:29:44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科学之谜(2018年8期)2018-09-29 11:06:46
李芳教授简介
Strange but True信不信由你
小黄真的是色盲吗?
色盲
分忧(2016年11期)2016-10-13 22: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