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名胜楹联文化在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中的实践路径研究

2017-11-25 05:00:53
长江丛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名胜南岳文化素质

刘 旺

南岳名胜楹联文化在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中的实践路径研究

刘 旺

本文站在怎样培养人的角度,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前期对南岳名胜楹联文化研究基础上,结合现有实践基础,以转观念为先导、以创机构为保障、以培师资促教改、以抓实践助成长为突破口,在南岳名胜楹联文化在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中的实践路径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南岳 楹联文化 实践路径

站在怎样培养人的维度,如何找到南岳名胜楹联文化与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的契合点以及落脚点成为研究的重点,重中之重又在探求南岳名胜楹联文化在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中实践路径问题。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现有基础

(1)研究基础。在《南岳名胜楹联的内容研究》、《南岳名胜楹联文化与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的契合点研究》基础上,结合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号)精神,总结出南岳名胜楹联文化与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的契合点:一是发挥南岳名胜楹联文化中蕴含的“福寿文化”、“抗战文化”在提升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质中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方面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做一个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二是发挥南岳名胜楹联文化中蕴含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在提升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质中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方面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做一个高素质、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三是发挥南岳名胜楹联文化中蕴含的“儒家文化”、“书院文化”在提升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质中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方面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做一个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2)实践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室为楹联文化传播提供了机构保障。“依托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室,引导青年感受祖国传统文化深厚底蕴。”[1]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在2013年成立了以学生体验为主要教育方法,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特色工作室建设,作为工作室之一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室已为楹联文化传播提供了机构保障。

二、实践路径

“目前继承传统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1)对传统文化缺乏认识,妄自菲薄。(2)理论与实践相脱节。(3)教学改革措施滞后。”[2]鉴于此,我们拟从以下方面予以实践:

(一)以转观念为先导

我们秉持什么样的观念决定了我们以什么样的理念和态度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楹联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实现中华楹联文化与现代高职教育的完美融合,而且还能使楹联文化成为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和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催化剂和原动力。“[3]南岳名胜楹联文化作为衡阳本土文化,对衡阳本土高校大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教育意义;鉴于南岳在湖南、全国其它省份高校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同样具有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巨大潜力;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感化大学生,使其养成正确的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让大学生在愉悦的审美体验中体会到南岳楹联的文化之美,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的魅力,故南岳名胜楹联文化在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中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以创机构求保障

(1)教研室组织教学。该院目前公共基础课部中文教研室负责五年制大专学生前两年的《大学语文》、三年制大专及五年制大专后三年的《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以及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导游语文》的教学。鉴于学生大都有南岳游玩的经历,在《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和《导游语文》教学中融入南岳名胜楹联文化,能够实现课程教学和本土文化的深度融合。

(2)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室组织活动。该院团委打造的体验式自主模式下的特色工作室建设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室,是推广南岳名胜楹联文化的现有平台,可利用工作室下每学期各举办两次的孔子学堂、石鼓文化大讲台,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南岳名胜楹联文化讲座。同时,可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室管理下成立楹联协会,选取社团骨干,组织社团成员到南岳开展楹联赏析,在校园内开展楹联创作;创办楹联文化刊物,主要栏目以楹联理论知识、南岳名胜楹联图集及赏析、学生楹联创作等为主,两月一刊,一学期出两期;组织楹联创作比赛;营造学习推广南岳楹联文化的良好氛围。

(3)以培师资促教改。师资培训的重点应集中在中文教研室、旅游管理、艺术设计的专任教师,以及各二级院(部)有中文、旅游、艺术设计相关专业背景的负责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专任教师在《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和《导游语文》教学中融入南岳名胜楹联文化内容,并可将此内容作为单独篇章编入教材,具体负责教研教改工作;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室的统筹安排下负责具体活动的组织实施,重点向学生普及南岳名胜楹联文化知识。

(4)以抓实践助成长。在具体的实践环节,重点在发挥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课外实践及课外活动)合力。

第一课堂构筑理论基础。就楹联的教学来说,在前期引入课程阶段,以公开课、专题讲座的形式,请校内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授或楹联创作专家,对南岳名胜楹联进行解读,对楹联文化予以传播。如此可确保前期教学质量,为相关专业教师提供一个很好的听评课、学习探讨的良好平台,为今后的日常教学铺路。在日常教学阶段,借助在全校26个专业中开设的《应用文写作》、在中专阶段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中,以合理课时将南岳名胜楹联文化讲深讲透,重点让学生领悟到南岳名胜楹联文化与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的契合点。在旅游管理、园林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包装及广告设计等专业课程教学中,编入一定课时,提高楹联文化与专业知识、做人做事的融合度。

第二课堂拓展实践空间。构建一套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南岳名胜楹联文化知识学习和素质拓展的课外长效机制。成立大学生楹联爱好者协会,吸引一批对南岳楹联感兴趣又具有一定水准的大学生,加大培训力度;同时,在协会的组织下,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南岳名胜楹联文化学习主题班会和主题团日活动。

总之,创新性探寻南岳名胜楹联文化在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中的内涵建设、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体验式特色活动、外延发展等方面的契合点和实践路径研究,旨在以推广南岳名胜楹联文化为切入点,落脚点在于实现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的提升。

[1]李璐.高职院校体验式自主教育模式下的特色工作室建设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4(1):123.

[2]柳红玲.论楹联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7):149.

[3]钮绮.论中华楹联文化与现代高职教育[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2.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南岳名胜楹联文化在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中的实践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6CDY002。

刘旺(1982-),男,湖南湘潭人,硕士学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名胜南岳文化素质
中国现代考古百年之始与开拓名胜先导的生态文明考古学
广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1:12
山西省2022年对口升学本科、专科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录取办法
传承南岳游干班红色基因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南岳篇章
田汉与南岳衡山的不解情缘
主位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36
南岳寿文化的现代养生价值研究
广播音乐编辑的综合文化素质探讨
新闻传播(2018年8期)2018-12-06 09:03:12
下期主题 和莫奈一起画名胜风景
谈谈新形势背景下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山西青年(2017年14期)2017-01-31 15: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