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倾城
他高一,爱学习,也爱“爱学习的姿态”,至于学什么,反而没那么重要。小时候学过钢琴,五年级考过八级后就撂下了。一次校园音乐节,几个弹尤克里里的小哥哥小姐姐把他迷得神魂颠倒,直接就淘宝下单又买琴又买在线课程。父母说:“不如把钢琴捡捡,考个十级也行呀。”他不干:“钢琴都烂大街了。”没几天,他发现尤克里里烂街的程度丝毫不逊于钢琴,不知不觉间就停了。
他迷过一段时间动漫,发愤要学日语。家人照例反对:“把英语学好不比那些小语种都强吗?”他置若罔闻,懒得与家人争辩日文之美,多一种语言就像多开辟了一片城池。背完五十音图的时候,特有成就感,后来……订阅过的日文资料还会源源不断发到他信箱里,抱着“我迟早会看”的自我安慰心情,他一直没删没退订。
他问我:学习,不是好事吗?愿意尝试人生的各个方向,在年轻的时候,不应该吗?我答:一个能对陌生事物抱着好奇心、愿意去学习的人,是可贵的。但三分热度,就只有三分收获。三分钟刷牙,指的是早晚各一次,一生连刷八十年;三分钟健美操,如果真的只跳一两次,绝对毫无效果;手机没电了,谁也不会只充三分钟;三分钟,最大功率的电热杯都烧不开一杯水。如果要把三分收获变成百分收获,需要许多许多个三分钟,一个一个累积起来。
这对年轻人来说,不是容易的事兒是:想追的梦如许多,想做的事浩如烟海,每个都新鲜,每个都想尝试。就像小孩子面对一桌子盛宴,忍不住得这个吃一口,那个吃两口;就像皇帝雨露均沾一样,东宫去一下,西宫看一下。到最后,皇帝与小孩子,什么菜的味道也没尝出来,与任何美人都无法建立深刻的情爱关系。而时间——对每个人来说最是珍稀资源的时间,就这么三分钟三分钟地消失了。
一把专注的火,能烧掉整片草原。这里那里,一点半点的微温,不能改变荒芜,反而让心田更加干涸:一次次满怀热情地开始,最后不断地半途而废,难道不会沮丧?不会给自己贴标签“我就是这么没毅力,我干什么都不成”吗?
所以下次,无论和什么人什么事一见钟情,都先搁置一下,像新出锅的热番薯,待它凉了再上手动口。凉了的梦想如果还甜,才真的和你有关。
我见过许多人,一说健身,马上去买全套运动设备,包括大小哑铃、瑜伽垫、上千的跑步鞋,健身房上万的私教课程走起;一说学音乐,立刻找最优秀的老师买最价昂的乐器,完全没想到以自己的水平,是不是会耽误老师时间,糟蹋了好乐器。能不能从最基本的出发,从免费、试听、公众课、在线资源开始?疯狂购买,往往不是为了学习本身,只是释放内在隐秘的拥有欲。
最重要的便是:多坚持一分钟。我所有跑过马拉松的朋友都说过类似的心路历程:起初跑500米肺就要炸了,第二天完全不想上跑道,哄着自己劝着自己:今天只跑600米,不然就550米。就这样,一点点加码,到10公里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半马听起来是不可能的内容,但终于——马拉松了。
有人说过:“无所谓胜利,只要多坚持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