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市开发区实验小学 张传侠
求 异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由之路
江苏徐州市开发区实验小学 张传侠
在各学科领域中都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作为学生创新意识路径中的一个必要方向,具体在操作上,教师可以从设置情境,大胆提问,大胆回答等方面实施,以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服务。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大胆观察中求异;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大胆提问中求异;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大胆回答中求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下面笔者主要结合教学实践对这些方面进行探讨。
创设情境,是小语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或者某些事物的具体特点,这都为学生的求异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在教学人物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让文本中的人物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大胆观察中,求异思维得到有效培养。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哪吒闹海》一课时,课文主要通过对哪吒闹海经过的描述,表现了哪吒的机智勇敢和一心为民着想的精神品质。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促进学生对文中人物的理解感受,笔者借助动画片《西游记》向学生播放了《哪吒闹海》这一部分视频资料,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哪吒、夜叉、三太子、龙王这几个人物的言行,神情态度,在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与文中的描述进行对比,并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在观察中求异,从而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该案例中,教师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观察,评头论足的机会,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无须教师刻意去提醒,学生自会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见解,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多的发掘,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而且,在学生自主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求异思维的过程中创造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剪枝的学问》一课时,课文主要通过对剪枝的学问的介绍,使学生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在教学这一课时,由于“剪枝”是一门技术活,并且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因此,对剪枝存在许多疑问肯定是在所难免的,针对这个特点,在教学的时候,笔者主要给学生提供了大胆质疑的机会,于是,在教师的鼓励下,有学生问:“剪枝剪的是什么?”有学生问:“王大伯把什么样的树枝剪掉了?”还有的学生问“王大伯剪掉了一些枝条后桃子长得怎么样?”“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如果不给桃树剪枝的话结果会怎样?”就这样,在学生的质疑中,由于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都避免与别人雷同,因此,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也在求异中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该案例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主要根据学生所学课文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质疑。这样教学,使学生在质疑中创新,在质疑中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就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与发展。
回答问题是小语课堂中学生的一种常见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学生回答问题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处理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想他人所未想,引领学生就同一问题各抒己见,那么,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精神一定会得到有效培养。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时,课文主要从几个具体事例的论述对滴水穿石的精神进行了论述,从而使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目标专一,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在教学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对课文的启示有更深刻的了解与体会,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除了课文中的例子以外,从生活中、书籍中、网络上、电视上,你还能列举出此类的例子吗?在教师开放性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没有了条条框框的局限,有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人和事谈起;有学生从名人故事说起;有学生就当今社会上一些相关的热点事件谈起;有学生从自己看电视中认识的了不起的人物谈起……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尽情地表达着自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认知,就这样,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该案例中,为了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真正走向深刻,教师主要结合课文特点,提出了一些极具开放性和可以有效引起学生所思,所感的话题供学生思考探究,就这样,在学生的大胆回答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意识得到了良好的培养与发展。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师要善于从求异的思维路径出发,引领学生大胆观察,大胆提问,大胆回答,让学生勇于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见解。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得到有效的培养与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