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下时政新闻现状与未来发展

2017-11-15 13:22:31孟立君
未来英才 2017年20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未来发展现状

孟立君

摘要:当下时政新闻发展存在不平衡状态,全国性的大媒体往往受到较多群体的关注,地方性小媒体的新闻内容受关注低,尤其是报刊媒体,生存困难。要正视报道内容思维僵化与内容单一的现状,要避免过多的注重会议与领导,要让文章提升可读性,与民众生活相联系,从而提升民众关注度。

关键词:时政新闻;现状;未来发展

一般来说,时政新闻由于传统报道方式的局限,导致观看者仅仅的局限在严肃的政治领域,一般民众不乐于接受与关注。随着新媒体的兴盛,传统报刊时政新闻的报道受关注程度越来越低,无法与网络上相对开放的环境做比较,由此导致报纸时政新闻生存的困难。需要认真分析时政新闻发展现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做好时政新闻在新时期的发展蜕变。

一、时政新闻发展现状

1、报道内容单一,过度重视领导与会议。在时政新闻报道工作中,相对而言处于单一化风格,在形式上较为模板化,在内容表述上较为官方严肃化,可读性差,读者接受度低,一般群众对相关内容缺乏足够的兴趣度。在深层次角度来说,主要是由于其官方性用语太过呆板,缺乏可读性,无法挖掘创新性内容,表述过于笼统模式化,信息量少,缺乏深入性的信息挖掘。同一个地区,不同媒体报道的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报道内容的新意与亮点。记者在报道撰写中流于形式,缺乏深度挖掘信息与报道信息的动力。从而导致相关内容成为人们可读可不读的范畴,逐步的边缘化。尤其是在地方性党报中,这些情况更为突出。例如在《四平日报》的政府新闻报道中,更多的突出了地方领导者的身份,对于活动开展的价值性要点缺乏足够闪亮的突出。例如会突出省委某个领导视察的要点,但是在内容上,对于视察工作报道犹如流水账的形式,没有挖掘视察的根本原因、发现的问题、改善的措施,更多情况下流于表面形式,一面倒的表扬歌颂,实质上并没有将视察工作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与特殊性问题做好说明,这样就导致领导视察就如同游园观光,没有实质性价值的体现[1]。

2、报道思维模式化,审查思维僵化。当下的时政新闻报道记者内心已经形成了一种报道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报道思维的僵化,报道内容缺乏新颖性。这种情况源于在时政新闻报道中,记者自身具有较强的畏惧心理,害怕创新出格的报道受到处罚或者不良的舆论引导,相关报道的审查人员也缺乏创新意识与合宜的分寸拿捏能力,从而导致报道因循守旧的保持传统方式,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报道的安全性。较多的新闻人秉持着保证正向舆论引导的思维,将报道处理的四平八稳,这样可以让媒体与记者个人保持更为平稳的处境。报道心理更多的处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样极大的遏制了新闻报道的创新精神,在时政新闻报道方面流于形式,记者到现场开完会,接收到新闻通稿后就簡单组织发表,没有对活动内容以及社会热点情况做深度的采访与观察,整体报道虽然有一定社会价值,但是难以出现精品报道。例如在《四平日报》中,对于市政协党组织理论学习工作,主要突出了某领导的主次会议并讲话的主题。在文章的开篇就主要突出了活动地址、领导人等信息,这种导语往往无法激发阅读者的兴趣,缺乏闪光点,模式化表达严重,虽然遵循了新闻报道的基本5H理论,但是各要素的集合还是存在组成要素缺乏且亮点不足的问题。但是记者群体已经习惯了传统报道模式,一方面可以保证报道的稳定安全性,避免风险,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文章撰写的压力,操作更为便捷。逐步形成一种地方时政新闻呆板的模板式报道方式[2]。

二、时政新闻未来发展

首先,时政新闻报道要保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思想状态,传统报道虽然不受欢迎,但是也有可圈可点之处,首先值得赞扬的是其舆论导向意识,非常符合当下政府倡导的“正能量”精神,可以有效的避免不良报道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助于稳定社会的功效。但是要意识到其报道缺乏亮点创新以及缺乏可读性的问题。因此,要在注重舆论引导下,做好报道内容的方向性把控,多选择具有亮点的报道内容,要避免“假大空”,要落实到报道的细节,例如关键性的创新内容、发现的实际问题、解决对策或者尝试方法、规律特点等。要将内容更为细化,要让抽象内容与典型具象内容做融合,这样才能让整个报道生动起来、活跃起来,避免报道一脸呆板严肃的表情。要充分认识到党报自身的发展处境,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具体分寸把控上较为考验媒体团队的能力。一方面要点出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要有对应有效的策略来安抚民众,避免问题简单粗暴的暴露而不解决的恐慌感与厌恶感[3]。

其次,要让时政新闻报道减少过于严肃的表情,表述方式更为亲民、亲切化,可以适宜的运用人们通常所熟悉的口语,特别是每个地方都有自身的口语特色,可以让新闻报道更接地气。不要让接地气就是报道低俗的想法来遏制了新闻报道的创新。亲切化不等于低俗化,在亲民的口语化表达中需要有特色与正向的舆论导向,避免不良语言的运用。

其三,要让时政新闻报道深度化,避免浅藏辄止。要让内容各方面细节得到挖掘,不仅仅是简单的形式化领导讲话或者会议基本情况。例如可以将各方代表的想法做深度的挖掘,避免官话与套话,要让新闻内容对接实际情况,关心到人们共同关心的内容。凤凰卫视在时政新闻报道上具有自身的优势,民众关注度强,中央台的时政新闻报道也更赢得人们关注,这些是因为报道内容更多的保持深度化、实用性的特点,内容一般与民众关心的问题相联系,让时政新闻逐步的民生化,贴近人们的生活,关系着民众的利益,这样民众才会积极关注。

三、结语

传统媒体要与新媒体联合,一方面要符合新时期民众接受方式,另一方面要将媒体融合运用到实处,有效的将有价值的信息传播出去,形成一定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 饶天宇.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中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广播电视,2015,(2):149.

[2] 郑红平.时政新闻报道的几点创新趋势[J].新闻研究导刊,2015,(11):76,111.

[3] 王效平.关于时政新闻的采编技巧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6,2(7):133-134.endprint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未来发展现状
浅谈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记者摇篮(2016年11期)2017-01-12 14:02:38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工业集中与废弃物排放的关系
论微电影广告的营销传播及发展策略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20:48:28
网络环境下古风音乐的分析与展望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0:56:29
全媒体时期时政新闻发展的新常态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0:44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