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曲
(那曲地区第三小学,西藏那曲 852000)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从当前的小学语文合作教学模式来看,其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仍有许多方面存在不足,为了更好地体现出合作学习模式的价值,教师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性。因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新课改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尊重,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契机。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使小学语文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够依照自己的意志进行学习活动。此外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沟通、交流,对于其交际能力提升和思维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通常分为如下几个步骤:第一,让学生通读文章,标注文章段落序号;第二,对文章的层次、结构进行划分;第三,有教师作为主导,带领学生进行文章的讲解、分析。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严重削弱,而教师承担着过重的教学任务,不符合生本教学理念,对于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不具有推动作用。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忽视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将教学氛围的活跃程度作为衡量合作学习效果的主要指标,但是在合作学习任务布置、合作学习指导上缺乏有效性,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调动,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也十分不利。
在小学语文开展合作学习期间,必须通过建立统一标准,进而对合作学习予以正确指导。可是部分教师虽然结合了新课改的要求,但由于评价标准不完善,造成合作学习理论基础不健全,其实践效果不好。因此,语文教师未能从全面角度出发,从而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教学质量不高。
小组划分质量对于合作学习的整体质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小组划分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环节。教师在分组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差异性的尊重和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有效利用“以强带弱”的分组策略,使学生能够在组内进行互助学习,在组间进行良性竞争,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此外,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小组划分,如在学习《夸父追日》时,教师就可以先设置问题:“大家认为夸父这种徒劳无功的追日行为是可取的吗?你们是怎么看的?”对于问题的探究,学生会自然形成两个小组,有赞同,有反对,教师就可以借此将学生划分成两个小组,组织学生对问题以及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和理解,然后在班级范围内进行合作学习成果的分享。
小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和约束能力上存在欠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的小学合作学习得以进行的基础,是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向。从知识交流角度来讲,小学生在词汇量方面有很大欠缺,如果单独进行学习,语文教学内容的学习深度和广度都严重不足。从情感交流角度来说,学生之间在阅读文章过后都会有一定的看法和感想,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让学生一一进行发言,小组内的人员较少,全面交流的目的能够轻松实现。例如在《秋浦歌》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之前,首先应该为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如熟读古诗并利用工具书以及古诗注释明确古诗大意,使用自己的语言对古诗描写的场景进行表述。
合作学习方法也是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的,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定主题和内容,合适的合作学习主题和内容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合作效率的提升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如,小学教师在讲解《看雪》一文时,教师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分析,让看过雪和没看过雪、堆过雪人和没堆过雪人的小学生分到一个小组,把背诵能力强和背诵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把感受能力强和感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针对不同小组成员的特点,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合作学习主题和内容,使学生的潜力能够得到激发,在互动交流和帮助中促成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教师只有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和内容选择建立在教学实际的基础上,才能够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提供助力,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合作学习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探讨方向和指导,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结合学生的能力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坐井观天》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分别扮演青蛙和小鸟,然后提出:“小鸟和青蛙分别看到的天空是什么样?坐井观天又蕴含了哪些道理?”,扮演青蛙的小组以井底为基本情境,开展小组讨论活动,组员们认为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一样大的天空;而扮演小鸟的一组经过讨论后也得出一致的答案,即他们看到的天空是无边无际的,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快地明白文章中蕴含的道理,通过文章描述青蛙在井中和鸟儿在井外观天,表明在井底眼界小、见识少。
情境创设方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现出枯燥、呆板、生硬的特点,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不高。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创新教学策略的应用,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教师可以基于合作教学模式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兴趣更加浓厚,如为学生营造适合小组讨论的氛围。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教学中,当学生根据插画以及文本对课文的大致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如“你对狼牙山五壮士的行为有什么看法?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人你会怎么选择?”这种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也适合学生的集体讨论。
教学评价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和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重要参考,同时有效的教学评价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动力。合作学习模式下的教学评价方法与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有所不同,更加突出强调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将这种评价倾向作为依据,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评价机制的更新。具体来说,需要将传统的个人计分制改为小组计分制,其中小组内的成员也依据各自的表现,制定分别计分的制度,并依据分数排列进行相应的奖惩规则的制定,使合作学习模式下的教学评价重心由个人成绩转向合作达标。在具体的小组学习评价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派小组代表进行讨论结果展示,教师在进行小组学习成果评价的时候,既要针对优点进行指正,也要鼓励学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合作学习方法能够起到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因此本文的研究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合作学习的理念和模式强调学生以及教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平等互助,这种要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与语文知识的学习规律相吻合,因此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合作学习模式下,课堂教学成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因此也可以说,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广泛应用的意义。
[1]薛书玲.探讨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4,11(04):112-113.
[2]张永锋.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11(07):93-94.
[3]杨伟霞,陈维广.如何指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进行合作学习[J].语文学刊,2015,17(01):124-126.
[4]李玲.探究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2015.23(24):67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