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孕妇支原体感染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关系

2017-10-23 23:48:40谢家滨陈光元
海南医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生期生殖道胎膜

谢家滨,陈光元,黄 平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妇科,广东 深圳 518105)

围生期孕妇支原体感染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关系

谢家滨,陈光元,黄 平

(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妇科,广东 深圳 518105)

目的 探讨围生期孕妇支原体感染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收治的合并支原体感染的198例孕妇纳入观察组,未合并生殖道感染的健康孕妇20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以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妇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早产、胎膜早剥、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0.10%、6.06%、5.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2.00%、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生期支原体感染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关系密切,且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风险。

围生期孕妇;支原体;子宫内膜炎;妊娠结局

子宫内膜炎是临床上妇产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分娩后由于其子宫颈部未完全关闭,胎盘剥离后其剥离面开放,阴道内病原体容易逆行感染而引起产后子宫内膜炎[1]。产后子宫内膜炎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盆腔疼痛、阴道不规则出血等,且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支原体属于条件致病菌,是女性生殖道正常菌群的重要成分之一,且近年来女性生殖道支原体的感染率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2]。本研究旨在探讨围生期孕妇支原体感染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合并支原体感染的198例孕妇纳入观察组,年龄23~39岁,平均(27.4±4.8)岁;孕周28~36周,平均(31.3±4.8)周。排除合并衣原体感染、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子宫息肉、子宫内膜结核及恶性肿瘤者。选择同期未合并生殖道感染的健康孕妇200例纳入对照组,年龄22~40岁,平均(26.9±3.7)岁;孕周29~37周,平均(32.7±4.5)周。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支原体检测方法 常规消毒外阴,窥阴器扩张阴道,使用无菌棉拭子擦净宫颈口分泌物,再使用另一干净棉拭子探入宫颈口2~4 cm旋转2周,停留15~20 s取出,将带有宫颈分泌物及带柱状上皮细胞的棉拭子置无菌管保存,送检验科行支原体培养、鉴定。

1.3 产后子宫内膜炎诊断标准[3]①产后突然出现下腹疼痛或坠胀不适,并伴有腰骶部疼痛;②白带量多,色黄色有异味;③子宫颈口有脓性及血性分泌物,培养发现致病菌;④体温升高≥38℃,心率加快;⑤子宫增大,且有轻压痛表现;⑥病理检查提示子宫内膜间质内有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孕妇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生率,以及早产、胎膜早剥、新生儿肺炎等不良妊娠结局。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孕妇产后子宫内膜炎、早产、胎膜早剥、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孕妇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生率及妊娠结局比较[例(%)]

3 讨论

产后子宫内膜炎是产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指产前、产时感染的病原体在产后经胎盘剥离面侵入子宫内膜,并扩散到子宫蜕膜层甚至肌层而诱发的感染性疾病,其在经阴道产后产妇中的发病率为1%~3%,剖宫产者则进一步升高[4-5]。健康妇女在正常情况下,阴道存在多种菌群且其与机体之间、菌群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关系。但是妊娠期由于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如雌激素水平升高,大量糖原在阴道内堆积,黏膜通透性增加进而降低了其屏障功能,使其容易发生感染;此外,近年来由于受到各种抗生素的滥用、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避孕药等激素类药物使用等等因素的影响,使孕妇容易出现阴道菌群失调,进而引起感染致病菌感染[6-7]。支原体是一类具有多样化形态、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是引起人类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支原体常定植于人体生殖道黏膜,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较少因分泌物、污染衣物接触导致感染,其对人体上皮细胞的亲和性极强,因而可以造成黏膜的细胞损伤;并且支原体的降解产物可使升高阴道的pH值,改变阴道的微环境,有利于其他病原菌的繁殖和感染[8]。唐微等[9]研究指出支原体一方面可直接逆行进入上生殖道,成为直接病原体导致产后子宫内膜炎;另一方面,支原体感染破坏了阴道菌群平衡,增加了条件致病菌的感染机会。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孕妇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围生期支原体感染者更容易发生产后子宫内膜炎。

支原体感染不只是单纯的泌尿生殖道感染,同时可导致不孕,且与流产、胎膜早破、早产甚至死胎等严重情况密切相关[10]。围生期生殖道感染是引起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原因,陈丰华等[11]研究指出支原体感染可引起胎膜早破,其原因在于支原体感染所产生的尿素酶等毒性物质可对胎膜造成直接损伤,代谢产物可改变局部的酸碱环境;此外,支原体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故孕妇患病可能导致新生儿感染。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早产、胎膜早剥、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围生期支原体感染可以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风险。

综上所述,围生期支原体感染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关系密切,其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风险。因此,围产期加强对支原体感染的筛查将有利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防治,提高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1]王青.160例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171,174.

[2]Song T,Ye A,Xie X,et al.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analysis of ureaplasma species and Mycoplasma hominis in outpatients with genital manifestations[J].J Clin Pathol,2014,67(9):817-820.

[3] 杨旭东,赵冬梅.剖宫产前聚维酮碘消毒阴道预防产后子宫内膜炎及腹部切口感染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7):1044-1046.

[4]尚金华.剖宫产前碘伏消毒阴道对产后子宫内膜炎和腹部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0):4895-4897.

[5]刘涛,黄彬,廖建玲.克林霉素磷酸酯治疗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9):1159-1160.

[6]文政芳,杨君,赵淑珍,等.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阴道菌群及炎性因子变化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9):4500-4502.

[7]潘书娟,范钦刚,朱海红,等.孕妇阴道菌群分布检测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11):1696-1698.

[8]罗剑波,邓洁.细菌性阴道病临床表现特征及其与解脲支原体的关系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6,25(2):53-57.

[9]唐微,王振文.围生期孕妇支原体感染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相关性分析[J].北方药学,2011,8(6):86-87.

[10]周静,余剑琴,张文淼.妊娠期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1):82-83,86.

[11]陈丰华,洪海.胎膜早破孕妇生殖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及支原体耐药性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4,23(11):90-92.

R714.46

B

1003—6350(2017)19—3229—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7.19.045

谢家滨。E-mail:sgxiejiabin@163.com

2017-02-09)

猜你喜欢
生期生殖道胎膜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Toll样受体在胎膜早破新生儿宫内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哈尔滨医药(2016年3期)2016-12-01 03:58:33
足月胎膜早破256例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高龄初产妇围生期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围生期母婴并发症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独生女围生期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
胎膜早破和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胎膜组织中MMP-9、MIF的表达和羊水中IL-6水平检测
卵巢浆液性癌病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