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昊皖南题材山水画赏析

2017-10-21 15:12:34刘沛然王艳华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7年8期
关键词:墨法布景表现手法

刘沛然 王艳华

一、作者及作品基本信息概述

崔昊,1978年—,美术学硕士,现为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系副教授。尺寸:45cm*68cm。材料:安徽红星牌生宣纸,胡开文“纯松烟”墨块。款识:丙申崔昊。钤印:崔昊山水(白文)。表现手法:水墨山水。创作时间:2016年5月30日下午开始,6月2日完成,实际用时约15小时。现收藏地:金禾文化。该作品是作者2016年春季安徽黄山采风后,时隔半月凭记忆感受结合采风的系列手稿所画。因作者是给学生课堂现场示范,所以下课即停止,画面断断续续,累计四日完成。作者已来西递采风十余次,西递给了作者激情澎湃的创作感受。该作品画面场景相对具象,细节刻画较丰富,艺术语言多样。并且在笔墨、造型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

二、作品的艺术语言分析

(一)构图

该作品在构图方面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布景。作者在布景时尊重自己对此景的感受,是先有了感官的感受,然后才有了综合的理性认识。即“先受而后实”[1],并非“实然后受”[2]。从黑白构成的角度讲,运用了“黑衬白的方法”,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注重写生的模式,特别是对中景大面积白墙的安排,一直延伸至画面的右下角,与左侧近景的繁密重墨相呼应,既使画面布局平衡,又独具匠心。“封火墙”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和语言符号,本身就很“入画”,白粉黑瓦的组合在画面中起到很强的构成意味。再如作者主观上把远景的群山加重,既压住了画面份量,又对中景的白墙特别是画面的中心“魁星阁”的衬托突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造型

由于作者目前的艺术表现手法定位在工笔,特别是注重对工笔山水的研究,所以画面造型整体上是具象构图布景。尤其是重视对于画面局部的细节刻画,如近景用夹叶和点叶画出的四种不同植物,是画面一大亮点。作为中国山水画家,作者在单独物象的用笔用墨上依旧遵循着基本的山水画表现手法,如画面远景的群山,用积墨法层层皴擦,墨色生动,光彩焕发。

(三)笔墨

该作品笔法的语言符号形态多样,能根据具体刻画物象的不同而灵活改变,成为画面的一大看点。同时作者也在寻找自己独特的语言符号,并积极实践在画面中。近景用长短、浓淡、大小等不同的笔法,组合使用,不仅使画面丰富多样,精彩连连,又在墨法上达到了统一。在墨法上,综合运用积墨法、破墨法,不断推敲墨法表现的新形态。夹叶的表现尤其出彩,先用较干的重墨细线勾画轮廓,等到将干未干时,笔蘸清水,延第一遍线复画,干湿结合,使画面达到破墨的效果。

三、作品的艺术内涵分析

(一)艺术形象

作品的艺术形象是典型的皖南古村落。画面中右上方的楼阁,是起到“魁星阁”的作用,是当初规划建设时留存的,寄托了先人对后代求学取仕的美好愿望,其寓意美好吉祥。环绕于魁星阁四周的是经典的皖南民居样式“封火墙”,俗称“白粉马头墙”。画面中这些元素,既体现了当地传统建筑特色,又体现了文化生活特色及思想追求。

(二)艺术审美

崔昊的研究方向虽属于东北地域美术,但对于传统皖南地区民居、山水的探索,非常有利于提高审美的综合艺术修养,并将直接受益于今后的创作上,帮助其换角度来审视东北地域美术。属于其山水画研究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里程碑,但并不是艺术审美最终的目的地。

【结 语】

《西递魁星阁》是崔昊近期新作,是在其一贯的艺术主张和表现手法基础上的进一步發展。画面构图布景及取舍精妙,尤其是细节刻画形象具体,笔法恰当,在对主体的衬托上颇费心思,筆墨语言处理生动,使画面整体上令人眼前一亮,细看精彩纷呈。作者作为年轻画家,深入研究中国画理论,同时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语言符号和表现手法,发展潜力较大,前景看好。

【参考文献】

【1】(清)石涛著《苦瓜和尚画语录》.周远斌点校纂注.——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15)

【2】(清)石涛著《苦瓜和尚画语录》.周远斌点校纂注.——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15)

【3】崔昊.刍议艺术评论视域下中国画交流话语体系的构建【J】.中国文艺评论,2017(03)

猜你喜欢
墨法布景表现手法
写意青蛙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厚重感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14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40
从“书画同源”探析书法与绘画之间联系的多种可能性
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 08:48:12
布景技术在T台艺术中的运用与创新
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26
舞台布景模块化
大众文艺(2016年17期)2016-07-12 10:19:15
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学说”与中国绘画的“墨法”
戏剧之家(2016年4期)2016-03-25 12:54:58
天凉了下来
扬子江诗刊(2015年4期)2015-11-14 06:5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