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 择
1980年,江苏省兴化市16岁的少年刘汉青考上了哈工大,被村民“敲锣打鼓”送走。五年后,农民父亲用同一根扁担挑着行李,将肄业的他接回家。如今,年过半百的他没有工作,没有妻儿,维持生计的,是每月400元的低保。从大三迷上数论开始,即使在留级的一年中,他也在废寝忘食地钻研。越啃越觉得趣味无穷的他,立志“要比陈景润做得更好”。他为此放弃了毕业证,放弃了分配的工作,年轻的头脑,被数论的“大美”所占据。床头米缸的盖子上,放着数学书、诗集和草稿纸。三十多年后,戴着厚厚的眼镜、发际线逐渐消退的刘汉青面对现实的冰凉,并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所有的英雄都曾孤注一掷,只可惜并非所有冒险者都是故事里的幸运者。
(摘自《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