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霞
【摘要】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体平台,在大学生中的应用普遍。高校可以此为平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创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一米阳光、心灵花园”微信公众号为例,探讨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平台;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057-02
新媒体是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以电脑和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及相关服务的传播媒体。其优势集中体现在互动性和参与性,能充分调动受众的自主性,实现一对一和一对多的传播。其中,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网络传播最活跃的主体和新兴舆论场,当今大学生可谓是“无人不微信”、“无时不微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如何紧抓时代契机,积极布局新媒体矩阵,有效搭建微信平台,利用其“核裂变式传播”和“交互式传播”的特点创新开展心育工作,成为高校心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一、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势分析
1.微信平台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微信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优势,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微信开展工作,突破了工作场合与对象的限制,改革了心育形式和方法,为其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和实践平台。
2.微信平台信息传播的灵活快捷性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通过微信发布个性化信息,学生可以超时空地通过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方式获取资讯,提高了工作效率。
3.微信平台信息传播的多边平等性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主客体双方的信任度。教师借助微信平台虚拟传播手段和学生进行交流,消除了其心理戒备和隔阂,有效促进了心灵开放。
4.微信平台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自主性。借助微信平台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选择浏览所需信息,由消极被动接受转为积极主动参与,增强了心育工作的自主性。
二、微信平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创建“一米阳光·心灵花园”微信公众平台,该平台为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力补充,多方面促进了心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1.“一米阳光·心灵花园”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思路。平台建设按照组建工作团队、规划工作内容、推进工作创新,完善考核监督的思路展开,以团队建设为基点,以内容建设重点,以考评机制为关键点,多形式创新开展心育工作,提升心育服务质量。
“一米阳光·心灵花园”微信公众平台组建了专业性强的工作团队。学院通过整合专业教师队伍和学生朋辈互助队伍的资源,成立了由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兼职老师、各系(院)心理辅导员、心理协会成员等组成的工作团队,合力开展微信平台建设。其中学生朋辈互助队伍中专门成立了培训部、策划部和编辑部三个部门,从学生受众的视角开展工作,贴近大学生生活。
2.“一米阳光·心灵花园”微信平台的实际运行。平台在实际运行中,坚持“四有”原则(有态度、有作为、有推广、有力量),兼顾“专业性+趣味性”,多形式开展知识宣传、活动推广、咨询服务、朋辈辅导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
一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微信平台向关注用户及时推送精品文章,内容涵盖专业心理知识和趣味心理学知识,坚持原创和转载相结合,形成了心策划、心互动、心创想、心音乐等多个品牌栏目,满足多层次学生需求。此外,平台的群发推送、自动回复、一对一交流等方式实现和特定群体进行沟通交流。
二是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院开展的特色品牌心理活动,如“阳光心灵”心理健康知识图文展、“我的正能量”心理剧、“阳光伙伴 你我同行”心理素质拓展、“阳光天使”朋辈心理辅导等大力宣传。通过微信平台拓展功能表单收集和提交,进行高效的报名信息收集、相关意向调查、活动分享留言等工作,极大提高了活动参与面和受益面。
三是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平台针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设置不同主题的团体小组,线上招募线下活动,以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形式促进学生成长。在日常互动中,学生朋辈互助队伍做好交流沟通和档案记录,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个体汇报相关负责教师进行跟进和辅导,避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3.“一米阳光·心灵花园”微信平台的运行成效。平台运行以来,改变了以往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途径,迎合了当前大学生知识接收方式的改变,增强了学生参与心育工作的互动性和主动性,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心育知识教育,有效增强了其自我保健意识,提升了自我保健能力。同时平台运行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天天有、时时在、日日新,育人成效明显增加。
三、微信平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反思和建议
微信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化、专业性的工作,要发挥其在心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需要在队伍建设、内涵建设和数据智慧上下功夫。
1.加强队伍建设,为平台运行提供智力支撑。心育微信公众平台需组建专业化的工作团队。团队成员既要具有开展心育工作的基本能力,又要具备熟练使用计算机、懂得网络编辑、美工制作、文字处理的相关能力,应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设计相关业务培训方案,提升其业务能力。
其次,优化平台建设,做好平台推广工作。微信公众平台主要是服务功能,其订阅选择权在学生手中,不能通过行政命令硬性要求学生关注,只有不断优化平台资源建设,提升心育服务质量,才能真正被学生认可接纳。高校可通过线上-线下有效衔接,组织开展好线下活动,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最好,发挥数据智慧,做好平台的数据分析工作。利用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来进行大学生用户管理分析,查看用户数量的增长、取消关注和用户属性等统计,以此了解和把握学生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的规律;利用群发图文消息分析来查看任意时间段内图文消息群发效果的统计,掌握学生兴趣点,并将其作为改善工作的有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祖亮等,新媒体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建设[A].中国特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
[2]刘嵘.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研究[J].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43—45.
[3]常雅娟,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2016(6):154-155.
[4]刘春丽,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