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霞
【关键词】 作文教学;生活;真情实感;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5—0102—01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花去语文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到作文难,每次作文不是望而生畏,就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作文水平总是无法提高。这都充分说明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才能成功。那么到底如何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质量呢?笔者注意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听到、看到、想到、感受到、体验到的事情写出来,也就是源于生活,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勇于写出真心话
我们常教导学生“我手写我心”,“作文要写真人真事,说真话,才会感人”,“真实是成功的一半”。而很多学生却在编作文:写家庭题材的作文考虑到“家丑不可外扬”,生搬硬套积极向上的家庭故事;写学校题材的作文宁愿编,不可得罪老师,不敢写对老师的客观评价。作文要写真事、说真话,那阴暗面就不是真事、就不是生活了吗?只写积极面不但限制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培养了他们圆滑世故、虚伪自私的性格。因此,要改变这种柴米堆积却无米下锅的现状,教师就应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发挥主导作用,取消学生的思想顾虑,对他们以鼓励、抚慰、支持,而不是嘲笑、挖苦、打击,要敢于让学生知道家丑也可扬一扬,短也可揭一揭,阴暗面也可以曝光,使学生敢讲真话,敢写实事、真事,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口,我手寫我心”。
二、注重因材施教
1.鼓励优等生积极写作。对优等生的培养,关键是善于发现班内的写作人才,然后有的放矢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班内优等生混杂在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里面,由于没有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而未崭露头角。对此,教师可以在新学年初,抓住学生都喜欢在教师面前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要求全班同学都写日记、写作文,从而快速发现这类善于写作的“千里马”。班内非常优秀的学生往往只有几个,对他们来说鼓励和竞争最有效。在日常教学中鼓励他们用心去体会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有深意的作文,并要求他们一定要坚持勤写日记。教师还可以把他们写得好的作文或日记及时推荐给学校文学社发表,同时在语文课上组织学生共同欣赏他们写得精彩之处。这样,不但有力地激发了这一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使他们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另外,笔者用的这种成功鼓励法并不集中在一个优秀生身上,这次鼓励了甲,下次则鼓励乙,再下次则鼓励丙……这样就把这些尖子生引入了竞争之中,促使这些写作尖子的水平不断提高。
2.督促中等生广泛阅读。中间学生几乎要占班内学生的一半以上,他们怕写作文,一到写作文时就从作文书上移植。大多数人都依葫芦画瓢,不但照搬语言词汇和题材,还有许多句子出现语病,与那些一、二类学生作文相比,真有天壤之别。笔者反复琢磨制约这类中等学生写作难以进步的原因,发现这类学生平时很少涉猎课外读物,因而阅读能力低下,词汇积累少,视野狭窄。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一方面组织他们学写日记,一方面教导他们要主动去涉猎课外读物,并组织他们参加背诵诗歌比赛、查字典比赛、剪报比赛,平时的作文批改则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加以鼓励。
3.引导后进生喜欢写作。后进生占班内学生的20%左右,他们阅读能力较低,积累的词语很少,大多懒惰、自卑,平时连背一首诗、写一篇日记也不肯做。对这类学生,只能主动地亲近关心他们,引导他们从背诵、默写一首诗开始,使他们慢慢地从懒惰与自卑中解脱出来,从而对学习写作渐渐产生一些欲望。教师要把他们的写作要求放到最低的起点上,教他们从每天学造句、写一篇日记或抄一首短诗开始,只要他们肯认真去做,有一点进步,就应肯定他们、表扬他们,使他们树立起写作的信心。
初中作文教学的任务是极其艰难的,学生需要扎根现实,勤于动笔,善于观察;教师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诱导的原则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取得写作教学上的丰硕成果。
编辑: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