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胀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周龙玉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贵州六盘水 553001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胀原因,评价综合护理价值。方法:2015年2月~2016年7月,医院产科接收的剖宫产术产妇475例,据入院顺序,随机对照分组,产妇分为对照组(n=236)、观察组(n=239),对照组不针对腹胀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对于计划性剖宫产,积极进行肠道准备,要求产妇做好产前的饮食调节,所有产妇都在术后加强护理干预,包括饮食管理、鼓励早期康复训练、腹部按摩等。结果:观察组无腹胀率31.0%高于对照组21.6%,中重度腹胀率21.3%低于对照组34.3%,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腹胀发生原因较复杂,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腹胀发生风险。
腹胀;剖宫产术;护理
剖宫产术是综合医院执行量最大的手术,没有之一,在我国剖宫产平均执行率约为40%。术后腹胀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症状,若处置不及时,可能并发便秘等并发症,腹胀还与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良等其他并发症关系密切,长期腹胀影响产妇的食欲,影响产妇产后恢复,进而影响新生儿的照料,积极防治剖宫产术后腹胀对于母儿均有积极意义[1]。
以2015年2月~2016年7月,医院产科接收的剖宫产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无原发性腹胀、肠道功能障碍;②知情同意。共入选对象 475例,年龄 20~45岁、平均(26.3 ±1.5)岁。经产34例,双胎14例。有妊娠合并症52例。计划性剖宫产352例,中转剖宫产102例,急诊剖宫产11例。术中出血21例。孕周(28.4±1.4)周。据入院顺序,随机对照分组,产妇分为对照组(n=236)、观察组(n=239),两组对象年龄、孕周、剖宫产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计划性剖宫产产妇,按照路径处理。中转剖宫产、急诊剖宫产,术后落实常规产后护理,包括病情监护、产道管理、切口护理等。
对于计划性剖宫产,积极进行肠道准备,要求产妇做好产前的饮食调节,避免进入可能导致腹胀的食物,如大豆,产前3日,可摄入半流质或流质食物。所有产妇都在术后加强护理干预。主
采用 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统计,采用Kolmogorov-Sminmov检验法进行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否则采用非参数统计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无腹胀率高于对照组,中重度腹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要内容包括:①加强饮食管理,除保证营养外,还鼓励及早恢复进食,若无明显腹胀,立即恢复流质饮食,经口深入,肠鸣音恢复可进入普通饮食,避免进食大豆可能产气食物;②鼓励早期康复训练,注意保护腹部切口,进行左右侧翻身训练,每2h 翻身1次;③进行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按摩下腹部 10min,每日 3次,连续2-3日;④体位管理,取仰卧位,可进行下肢平直抬高训练,抬高到极限,维持5s,训练时,注意保护切口;⑤鼓励早期下床;⑥要求患者尽量避免吞气,避免呻吟、经口呼吸;⑦可进行足浴;⑧及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恢复血钾;⑨规范镇痛,采用积极的疼痛干预策略,如耳穴按压,揉拿足三里,每日2次。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腹胀发生以及严重程度对比[n(%)]
术后48h腹胀发生例,以及严重程度。肠鸣音恢复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s)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s)
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
组别 肠鸣音恢复时间(h) 肠蠕动恢复时间(h) 术后首次排气时间(h) 术后首次排便时间(h)观察组(n=239) 8.4±1.3 9.8±2.8 20.2±8.6 57.6±16.3对照组(n=236) 10.3±3.4* 12.4±3.6* 26.1±8.1* 64.2±18.7*
剖宫产术后腹胀原因发生机制较复杂,与原发胃肠道疾病、外周神经功能疾病、术中应激创伤、吞气等导致的气体残留、饮食、肠道功能恢复等因素有关。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计划性剖宫产,积极进行肠道准备,避免临产时出现腹胀,术后加强饮食管理、鼓励早期康复训练、腹部按摩、体位管理、鼓励早期下床、避免吞气、足浴、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规范镇痛等,尽可能刺激改善肠道神经功能,帮助肠道功能及早恢复,减少肠道内容物,减少硬物质[2]。结果显示,观察组肠道功能指标恢复明显早于对照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未见严重的腹胀,提示干预确实可有效预防腹胀。需注意的是,针对术后腹胀目前尚无法循证研究,可借鉴术后肠梗阻、便秘的预防护理策略,同时考虑到分娩的特殊性,在进行产前干预、产后干预时,若有用药需求需慎重,避免影响分娩安全,如产前的饮食管理,需要保证营养供应,而不是为了预防腹胀,减少进食量[3]。减少吞气等护理干预落实较困难,特别是对于中转剖宫产者,顺产时需要进行呼吸配合,减少吞气较困难。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后腹胀发生原因较复杂,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腹胀发生风险。
[1]彭秋琴,许春霞,何美清.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腹胀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35):119—120.兙
[2]奚晓华,杨刚.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现代概念[J].吉林医学,2013,34(1):127-129.
[3]张雅丽,陈方蕾,蔡俊萍,等.肝胆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9A): 1314-1316.
R473.5
A
1672-5018(2017)03-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