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不同手术法及疗效的比较研究

2017-09-23 03:40:09任海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年3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结膜

任海

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贵州清镇 551400

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不同手术法及疗效的比较研究

任海

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贵州清镇 551400

目的:比较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不同手术法的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1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三个组别,分别为A组、B组和C组。A组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B组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MCC术治疗,C组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三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其中C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在治疗翼状胬肉方面,有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翼状胬肉;手术方法;疗效;比较

翼状胬肉又被称为“鱼肉”,是一种常见的眼科多发病,一般认为它是由于外界的刺激而发生的一种炎症病变,因为其发病后形状类似昆虫的翅膀,所以被称为翼状胬肉,症状表现为患者单眼或双眼上眼睑部位睑裂部与角膜上有一种赘生组织,它的日渐成长增加了角膜的压力,甚至会覆盖瞳孔造成视力的严重下降,呈三角形,多发生于户外活动者,在风尘、日光等刺激严重的地区易发病,在确诊过后翼状胬肉的治疗并不困难,轻微症状用药水或注意防止外来刺激就可以治疗,严重者需进行手术治疗,但无论哪种治疗方法,病情都有可能复发,因此要做好术后检查与随访,本次研究针对治疗翼状胬肉的三种手术方式进行分析,通过疗效对比找出最有效的治疗手段,降低复发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中,随机选取61例患者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三个组别,分别为A组、B组和C组,三组患者临床资料如下:

A组患者21例,包括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60.17±2.85)岁。B组患者21例,包括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60.06±2.90)岁。C组患者21例,包括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60.15±3.00)岁。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

1.2 方法

A组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1)放大镜放大手术位置。(2)于翼状胬肉结膜下,注射肾上腺素。(3)病变部位,上下边缘切除,分离变异组织,剪切表层结膜皱皮。(4)术后出血点灼烧,缝合,给予抗生素眼膏预防感染。(5)术后2d,给予典必殊滴眼。(6)1周后拆线。

B组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MCC术治疗:(1)局部虹膜侵入MCC棉片。(2)生理盐水清除棉片。(3)缝合,给予抗生素眼膏预防感染。(4)术后2d,给予典必殊滴眼。(5)1周后拆线。

C组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1)显微镜下,眼睑结膜处麻醉,切除翼状胬肉。(2)分离角膜边缘基部,取结膜,标记并缝线。(3)平铺结膜瓣,固定并缝合。(4)换药:隔天1次,2次后睁眼,给予抗生素眼膏预防感染。(5)术后2d,给予典必殊滴眼。(6)1周后拆线。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治疗情况,包括显效、有效、无效、复发4项指标。

1.4 疗效判定依据

视患者角膜、结膜外观判定治疗效果:显效:角膜透明,结膜外观平整且无充血。有效:角膜透明度有所恢复,结膜外观平整,无严重充血。无效:角膜、结膜外观未恢复或加重。复发:再次发生翼状胬肉。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如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效果

通过表1可以看出,A组21例患者中,18例治疗有效,有效率85.7%,复发率33.3%。B组21例患者中,19例治疗有效,有效率90.5%,复发率14.3%。C组21例患者中,21例治疗有效,有效率100%,复发率4.8%。

三组数据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C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

3 讨论

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收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翼状胬肉的发病与遗传、环境、免疫力、角膜缘肝细胞缺失等因素关系密切。翼状胬肉在我国属于多发的眼科疾病,会导致眼球转动障碍、视力下降和角膜散光等多种临床反应[1]。角膜缘肝细胞缺乏或功能障碍,会导致角膜缘的屏蔽功能降低,角膜创面容易出现新的结膜组织和血管,长期受到强烈日光照射和处于风沙环境,会使得角膜的抗原成分发生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干细胞丧失分化调节和增殖能力,新生的结膜组织和血管迅速生长,侵入角膜,形成翼状胬肉。实验室研究显示,翼状胬肉的主要成分为增生的纤维细胞和血管。

当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方法较多,常规的翼状胬肉切除手术能够时间对胬肉的切除,但是复发率较高,整体的治疗效果并不满意[2]。传统切除手术复发率较高的原因分析:手术创伤较大,对角膜损伤大,胬肉切除不彻底;术后止血不利,血管增生因子大量释放和扩散,术后出现新的血管增生;残留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活化,产生新的血管和纤维组织增生;术后角膜缘干细胞任缺乏或功能障碍,导致再次诱发翼状胬肉。

眼角膜缘干细胞位于角膜的上皮深层,能够起到填补缺损干细胞,重建角膜的生理屏障,组织增生的血管和纤维组织向角膜进行侵入;角膜缘干细胞可以增值出角膜上皮细胞,促进胬肉切除后的角膜迅速上皮化,有效预防和控制增生纤维组织在角膜上表皮的生长,降低复发率[3]。

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是临床用于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方法,随着医疗领域技术水平的提高,手术方法增多,治疗效果日益改善。本研究发现,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有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

综上所述,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在治疗翼状胬肉方面,有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1]尹成建.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不同手术法及疗效的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9(06):43-44.

[2]李春梅.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比较及泪膜稳定性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2):2535-2537

[3]宫传勋,张友岩,张红红.对比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5):165-166

R473.5

A

1672-5018(2017)03-063-01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结膜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探究翼状胬肉的中医治疗方法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中老年健康(2016年9期)2016-11-18 15:51:15
球结膜下异物一例病例讨论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9:42:53
如何防治眼睑结膜结石复发?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结膜切除术联合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