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光峰
印江县中医院 贵州印江 555200
分析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任光峰
印江县中医院 贵州印江 555200
目的:研究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例颅骨缺损患者,将患者按照所选择的治疗方式,划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n=10)。研究组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肽网颅骨修补术,常规组采用传统的手工塑形肽网修补,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塑形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0%、4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塑形满意率为90%,显著高于常规组6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治疗颅骨缺损,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状发生率,提升患者的塑形满意率,建议广泛应用。
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并发症;患者
颅骨缺损多发生于颅脑损伤、脑出血以及脑肿瘤手术之后,颅骨修补术不但能够恢复患者的正常颅形,同时也能够缓解患者的精神状态。为了深入调查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的实践应用价值,文章选取2013年1月到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例颅骨缺损患者,现总结内容如下。
选取2013年1月到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例颅骨缺损患者,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在18岁到 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4±0.43)岁。患者颅脑脑损伤13例,脑出血7例。将患者按照所选择的治疗方式,划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n=20)。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对比意义(P>0.05)。
(1)排除生命体征不平稳,难以开展修补手术的患者;(2)排除颅内存在感染,且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3)排除具有脑积水需要实施分流修补的患者[1]。所有患者均了解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患者与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
结合患者的颅骨缺损实际情况,制作适当的模具弧度,剪裁肽网,边缘高于骨窗0.5cm到1.0cm。全身麻醉,修补沿着原切口入路进入头皮,翻起皮肌瓣,将肽网置入骨窗边缘,将塑性钳反骨调整塑形,裁剪掉不合适的位置[3]。而后磨掉肽网周围锋利的刺边,采用钛钉,通过覆盖的方式将肽网片固定在骨窗边缘[4]。
修补前进行头颅CT扫描,层厚为2mm,借助表面阴影显示方法实施三维重建,采用互连网络将数据传输到数字化颅骨修补体制作公司,由数控铣床进行肽网无膜压制,表面处理后裁剪超出骨缘0.5cm到1.0cm,表明处理后进行消毒备用[5]。修补方式与常规组相仿,在修补中取出已经塑形好的颅骨修复体,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不需要手工塑形和裁剪[6]。和骨缘贴合后,采用自攻钛钉固定,所有患者皮瓣下置入引流管,实施抗生素治疗[7]。手术后24h到48h拔除引流管,术后9d到12d拆线。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塑形满意率。塑形满意率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记录满意、不满意与比较满意三个等级,总有满意率=(满意患者数量+比较患者数量)/总患者数量×100%。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实施各项资料的对比与计算,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采用%表示,P<0.05则代表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状发生率分别为 10%、4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塑形满意率为90%,显著高于常规组6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塑形满意率对比
颅骨缺损会引发多种并发症状,例如脑积水、硬膜下积液以及记忆力下降等等,需要实施颅骨修补术[8]。常规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手工塑形肽网修补,虽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在外观以及并发症控制方面,仍然不够理想。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系统逐渐进入到医学治疗活动中,借助计算机系统将三维扫描图像进行处理,能够借助检测的数据进行镜像对比,进而精确计算出颅骨修补材料的面积以及生理弧度,这种方式能够保证颅骨修补的效果。
三维塑形肽相较于二维肽网,其固定效果更加理想,不容易发生老化、变形等问题,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状发生率。在手术治疗前,需要充分认识到术前检查的重要价值,通过多方面努力保证手术治疗的总体效果。
在本次临床治疗实践研究中,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 0%、4 0%,且研究组患者的塑形满意率相对较高,充分证实了数字化三维塑形肽网颅骨修补术的实践应用价值,对患者临床治疗的积极影响比较突出。
综上所述,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治疗颅骨缺损,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状发生率,提升患者的塑形满意率,建议广泛应用。
[1]刘慧权,陈子祥,柳兴军,等. 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与传统手工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对比[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51(15):9683-9686.
[2]骆健明,赵泽林,丁山. 电脑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额颞部颅骨缺损[J]. 实用医学杂志,2010,15(26):2734-2737.
[3]谢贤生,刘胜初. 运用数字化塑形钛网行颅骨缺损修补的并发症分析及防治策略[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08:30-32.
[4]周国灿,苏联春,苏朝勇,等. 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修补与传统手工塑形修补在颅骨缺损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 中国医药指南,2015,06(13):18-19.
[5]章月江,陈华炜,孙陈军.计算机数字化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治疗颅骨缺损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J]. 中国现代医生,2015,18(53):15-18.
[6]许海兵,陈娟娟,朱小梅.硬膜外保留薄层颞肌在三维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02(19):39-41.
[7]Andrey.S.Bryukhovetskiy,Igor.S.Bryukhovetskiy.Re mote mul ti‐wave radioneuroengineering:An innovative technology for non‐contact radio restoration of damaged nervous tissue of the human brain and spinal cord[J].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 and Cl inics,2015,01(1):31-59.
[8]Tuoyu Chen,Yuqi Zhang,Huancong Zuo,ecti.Repairing skul l defects in chi ldren with nano-hap/col lagen composites: A cl inical report of thirteen cases[J]. 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 and Clinics,2016,01(2):31-37.
R473.5
A
1672-5018(2017)03-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