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
摘要:小学科学不仅担负着科学启蒙的责任,还担负着培养小学生基本素质以及培养学生各方面学习能力的责任,以学生思想全方面发展为教学理念,而小组学习恰能更好的烘托这一理念,从而实现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合作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思考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学基础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小学科学作为小学基础教育重要学科之一,需采取有效的方法提升其教学效果,才能达到基础教育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主要通过学生们不断地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集体观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展开分析。
一、科学分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许多教师也应新理念的要求,开始重视小组合作在学习中的应用[1]。在日常的小学科学课程中,按照以往的习惯采用就近分组的原则,殊不知这样的分组很不利于科学分组的有效性,由于学生座次的编排是按身高和男女生搭配编排的,就近分组会导致小组内人员搭配缺乏合理性,不利于相互之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从而降低科学分组的学习效率,不利小学科学学习的提升。由于不同学生文化背景的不同,因自身学习差异的侧重点不同,以及自身對于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不同,所以更应该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分组性,做到优势互补,从各个方面寻找平衡,争取做到小组内成员都能够很好的发挥自身所长,以自身优势为整个小组提供更好的发展,促进小组合作组内成员的学习与进步。
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应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主要目的是为体现出优势互补性。因此小组成员的分配要极具合理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程度等各方面进行分组,争取做到优势互补,互相进步。再者,也可根据活动需要由小组成员自行组合,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灵活性和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很好的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二、规范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的必要前提,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规范性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对此要求小学科学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规范的小组合作学习规则的制定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这一良好习惯的形成,两者相辅相成,必不可少。所以,小学教师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在实践中得以利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同时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一)注重人员分工合理,明确责任
小组合作学习的规范性必然离不开小组成员分配的合理性,组内人员的分工合理,责任明确是确保小组合作开展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在科学分组后,每个小组内都应有一名组长,可以由小组成员自行选出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来担当,也可毛遂自荐认为自身有其能力,之后对其组员进行分工,并且合理运用资源进行实践,确保学习得以开展[2]。通过小组内的学习,归纳出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内容,由选出的汇报员在班级内的交流合作当中进行汇报,以达到充分学习的目的。
(二)有序的合作规则促进小组合作交流
有序的合作规则能促进小组的合作交流,通过教师对各小组人员的合理调配以及对该小组学习活动的指导与培训,使每位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兴趣盎然,发挥其自身的最大价值。所以教师一定要经过多方面的衡量与考虑,制定合理的计划,了解学生的心理,力求合作规则能够贴近学生的心理,使得学生都能够投身学习并且乐于学习。通过多次科学课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有序的合作规则使学生们都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能够很快速地投入到小组学习当中,不会感到乏味,在学习过程中并不会感到束缚和负担,诸如此类有序的合作规则,贴合学生心理的规则,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会让学生感到自然,更容易接受,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更好的融入其中。
(三)完善交流规则
交流规则在实践中是需要不断完善的,由于每名学生的性格倾向不同,因而所产生的性格也不相同,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有些学生相对活泼善于言谈,有些学生则相对腼腆,不善交谈,因此有时会造成“两极分化”,使得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对此,教师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的放矢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不善言谈的根本原因,采取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交流习惯,以及想要表达的冲动,使学生在小学科学学习中有想法而羞于表达的情况得以改善。在学生有了表达习惯,能够很好的进行学习之中的交流与合作后,更要完善交流规则,寻求缜密的交流规则,更好的运用于之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当中,从而促进小学科学学习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
三、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小组合作交流的时效性发展
良好的小学科学教学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小学科学课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如评价学生往往过度注重个体而忽视小组,评价更多地科学知识而忽视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致使学生忽视自主思考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3]。这种失衡的发展,极不利于调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积极性,与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影响科学的评价机制的发展。
科学的评价机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掌握基本学习知识,而是要全面评价学生在科学知识、探究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覆盖科学素养各方面内容,让学生深刻了解科学的评价机制不仅只是单纯的掌握学习技能,更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培养情感的体验、价值观等。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量与分析,根据学生自身的优劣所长,制定不同方案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从而促进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时效性发展。
总结:
总而言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学科学学科的学习效率,以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不但能够投身于学习中还能促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在砥砺中不断共同进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自主学习性。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努力为学生创造出合理的学习空间,不断提高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周海燕.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15,(05):36.
[2]高志民. 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J]. 学周刊,2015,(04):97.
[3]黄亚忠.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J]. 学周刊,2014,(32):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