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洋
摘要: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生命在于运动。”生命產生于运动,运动是诞生生命的前提条件,不管是动物,植物以及人,都需要运动来维持生命,因此可以说运动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体育也被受重视,体育成为了一门学科,它成为教学的一部分。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它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关键词:残疾人体育教学;益处;改善
在体育这门学科上,针对不同的人,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残疾人体育是一种特殊的体育,它有别与健全人的体育,因此也注定它的体育教学有所不同,不管是从目的上还是从形式上,以及它存在的意义上。这样说并不是我们否定健全人的体育,也不是我们对残疾人存在歧视,这只是从实际情况来说的。从目的和意义上来说,如果健全人的体育教学是为了保持健康和让人们感受到体育的乐趣,那么残疾人体育教学是为了让残疾人恢复健康,使身体机能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它也能培养和锻炼一种坚强的意志,使他们能够负面情绪走向积极。从形式上说,我们不可能给残疾人提供和健全人相同的体育形式,而是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去给他们选择适合他们的体育形式。但是残疾人体育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它需要我们去改善!
一、改善残疾人受歧视的状况,使残疾人体育教学收到公平对待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不断进步,顶层设计不断地加强,人的思想境界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健全人和残疾人的界限也将会慢慢淡化,这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此时此刻,残疾人还是受到歧视的,相比往年,这种情况或许改变了不少,但是依旧会有人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残疾人,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这也会影响到残疾人体育教学的情况。我们可能忽视了残疾人体育教学,不够重视,不把它提到和健全人体育教学相平等的地位,无人关注,渐渐落末,使残疾人体育教学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这会影响残疾人体育教学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唤醒大众,让他们更加关注残疾人的健康改善问题。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身体缺陷而去歧视别人。孔夫子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我们身处残疾,受到别人异样的眼光,我们会作何感想?我们也会期待有什么可以去改善自己。残疾人体育教学就能给别人帮助,我们要设身处地的去思考问题。但改善歧视状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时间慢慢去打磨这个问题的棱角,使它变得光润和平滑。
二、给残疾人体育教学提供更多的专业人士
残疾人的身体状况是不同的,有的较好,有的偏差;身处的残疾情况也是不同的,有的是智力问题,有的是肢体问题,有的是听力问题,有的是视力问题。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残疾情况,决定了要采取不同的体育教学形式。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从事残疾人体育教学的并不是专业人士,有的从来都没有从事过这一方面的工作,有的只接受了简单的培训,有的甚至培训也没有接受过,他们不能完全处理他们面对的问题,他们的工作,可能会给残疾人造成进一步的伤害。术业有专攻,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其中,这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建立培训机构或者和医院联合起来,让志愿于这一方面的人接受培训,给残疾人士提供更好的帮助。这不仅仅有益于残疾人士,同时也引领了一种社会风尚。
三、改善残疾人的心理状况,使他们加入到残疾人体育教学
身患残疾,可能会让他们不自信,不愿意去展示自己。会让他们选择去逃避面对一些事情,让他们变得不勇敢,这种消极的心理还将可能影响他们的健康状况。著名作家史铁生面对双腿残疾的事实时,自暴自弃,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度过了一段让他觉得无比黑暗的日子。不同的心态影响着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消极的心态让我们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积极的心态让我们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残联主席张海迪因为抱着乐观的心态,发奋学习,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生的课程,自学了多种语言,发表了多部作品,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需要去开导残疾人士,让他们走出心中的阴影,使他们认识到残疾人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到他们,帮助到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来,以一种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使他们加入到残疾人体育教学活动中。
四、结语
残疾人体育教育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活动,但是它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困境,它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它帮助残疾人,并使他们有更好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同时它引领人们去改善残疾人受到歧视的情况,在一定意义上它可能会缩短残疾人和健全人士之间差距的时间,它是一种良好的风尚,同时这是一种社会向好的方面发展的表现。它的发展,也能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人士和产业,它也能给养老产业以借鉴,可能会影响和带动养老产业发展,带动经济的发展。从长远上看,它有利于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发展。中国残联主席、“联合国人权奖”获得者邓朴方说:“残疾人体育运动从一开始,就具有特殊意义。它超越缺陷,通过意志、技能、体能的较量,向生命的潜能挑战,展示人的创造力和价值。同时促进康复,陶冶情操,增强生活信心和勇气,推动平等参与。”残疾人体育教学就有非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萍.“论残奥会的社会文化意义”,职业时空(下半月版) ,2008(2).
[2] 张笑昆.“数学技术在残疾人体育中的运用研究”,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