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文平
摘要:导入环节是每一堂语文课教学的开始环节,其作用及意义应让教师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导入可以要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趣味型导入、设疑型导入、故事型导入等形式,巧妙做好导入环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导入是课堂教授中的首要环节,也是开始一堂新课的重要环节。巧妙的导入设计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对后续学习的欲望。同时,不同的导入都能成功的唤起小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轻松的带着学生进入学习的氛围中。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课文实际合宜地设计导入环节。
一、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形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一般要根据不同课文类型、不同年级特点、不同学生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导入方式方法。比如,趣味型导入、设疑型导入模式、故事型导入等不同的导入的模式,在课堂中,重视设计好的导入,这对于培养、激发小学生热爱语文学习有着不容低估的价值和作用。[1]
1、趣味型导入。趣味型教学导入在一般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这种方式的导入在课上能够做到对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聚焦,能够使得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主動、更接受。“趣味”在这里不仅是指有趣,开心,更是希望在导入的引导下能让小学生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比如在讲授高年级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老师对导入环节做了精心地设计:“古代一个聪明人,有一天他戴着一顶破帽子在街上走,迎面来了个富翁,嘲笑着对聪明人说:‘你脑袋上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帽子吗?”
“这个聪明人并没有生气,他说:‘吆,你帽子下面那破玩意儿是啥,那也能算是脑袋?这个人的回答多么巧妙、机智!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个人是谁?他就是我们经常读的《安徒生童话》的作者安徒生。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一下这篇脍炙人口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从上面导入可以看出,这篇教案所设计的导入通过有趣的小故事,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如果停留在这样的目的上却远远不够,教师应当抓住学生刚刚被引发的机会,进一步引领小学生开始思考课文的主旨,这样做的话才能够较深刻的达到语文教学德育的目标。
2、设疑型导入。“文似看山不喜平”,一堂课也是如此,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随时会变化,教师要在教授时,有意识的设计课堂节奏的起伏。尽量避免一堂课讲下来都是平铺直叙的节奏,要结合小学年龄段的特点,吸引学生对事物的新鲜感。
要是任课教师没有对此予以回应,那就会在课堂上失去一次有效的教学时机。所以,语文教师应当通过设疑型的导入开展教学,为学生巧妙设置一两个疑问,在学生引起思考好奇时,在引入正文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寻找答案。比如在讲授《惊弓之鸟》一文时,可以采取如下的导入设计:
“同学们,我们现在去探险,路过一片树林,如果你看到头上有一只大鸟飞过,要你把它打下来逮住,你有什么办法?
“可以用弓箭射鸟”
“可以用气枪打鸟”
“可以用弹弓打落它”
“大家的想法都很对,很好。在从前,有一个弓箭手能够不用箭,只用手中的弓便将天上的大鸟击落,想知道他是怎样做到的吗?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寻找答案。随后,课堂上响起一片翻书的声音,学生们争前恐后地翻开教材从课文中寻求答案。
3、故事导入型。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是说人们的学习源于他们对知识的求知和探索,而教师的职责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
老师要在课堂上激发小学生的各种求知兴趣,我们可以通过故事型的导入法,在课堂教学之前设计一个巧妙合适的故事,促使小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讨论文中问题等途径去解答这些问题,小学生在回答出这些问题后,也会对课文有了更深的了解。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过《乌鸦喝水》后,要求学生思考,乌鸦还能采取哪些办法喝到水。学生立刻踊跃举手回答,所提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笔者对学生给出的方案进行了逐一点评,使学生受到了极大地鼓舞。
二、语文教学导入设计的原则
小学课堂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不能随心所欲,要在结合学情、文本、新课改精神前提下遵循一定原则进行构思、运用。这样的导入设计才能够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便于学生接受,易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简短直接。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在整个时间分配上不能占用过多比重。导入语的设计不能冗长、啰嗦。以免造成拖沓。教师要根据教案整体情况,仔细设计导入语的长短及内容。一般不能超过5分钟。在语句内容上,要设计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
2、生动有趣。在一堂课中,一个精彩、艺术的课堂导入设计,很容易带给学生亲近感,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境界中。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灵活处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学生引向新知识,使整堂课有血有肉,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切忌千篇一律,平铺直叙,否则只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失去兴趣,对教师失去兴趣,消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结合实际。一些语文教师过于推崇和强调导入环节的重要性,因而表现为其在实践中往往强制性地进行教学导入,而罔顾与教学内容的契合,这样的导入方式难免给人以生搬硬套之感,学生也会对此感到兴趣索然。
三、结语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要有趣味性、要有精彩性。要求教师要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文本的具体情况,用心设计导入语。最大限度的把学生注意力从一开始就吸引在新授中。从而取得教学效果最大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嘉怡.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导入方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5):68-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