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新英
摘要:21世纪,教育形势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进程的不停推进,课改工作在小学已全面展开。作为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有效的发挥课堂效率,就要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数学问题引入生活中去,和生活实践相联系。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出一点看法,为小学数学教师们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特点。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都相对较为薄弱,为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采用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抽象而复杂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简单化,以便于学生更容易吸收和理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摆正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临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在小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学生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都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应经常鼓励和表扬学生,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授课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把握课堂教学方向
教学目标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途徑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可以发挥以下功效: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2、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
3、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三、课堂教学,应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突出几大板块、几大结构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程序的设计,突出了教师的引与导,因而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书本知识,但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束缚,不能很好地得到发挥。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思维比较活跃,仅仅学习书本上的新知识远远不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我认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可以通过预习,看教学参考书,初步理解要学的知识,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及所想到的、发现的疑问等。特别是学生自己的看法、见解有利于学生主体思维的个性发展。
四、加强学法指导,掌握学习方法
古人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现代学生的数学素质,不仅要求他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有会学的能力。怎样指导学生的学习呢?
1、指导学生领会例题编排意图,掌握学习方法。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教学基本上都有相应的例题,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如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写;有的例题旁附有虚、实色线框,要让学生明白线框的意图;有的例题有“想”的内容,要让学生知道这是思考过程;有的法则、概念、结语等用色字表示,要让学生清楚这是重点内容;有的例题中的示意图和操作程序是为突破难点安排的,要让学生懂得根据图示顺序去分析、推想,从而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
2、指导学生运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数学教材的编排,前后知识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运用旧知迁移过来的。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训练学生养成利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的习惯。如:“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可要求学生根据长方形和圆的面积公式组合推导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再如学过“通分”和“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之后,可要求学生尝试计算:1/2(±)1/5 (异分母分数加减),学生则能主动利用旧知,变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进行计算。
总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每堂课下来,都有成败得失,我们应该及时地去分析、去总结,看看这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既可以起到备忘的作用,又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现代教育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完善,去创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孩子们,为了教育事业,我们都应该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佐藤正夫.教学原理[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3] 刘健.小学数学有效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0:56-57.
[4] 吴亚萍,王芳.备课的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71.
[5] 杨忠爱.谈小学数学创新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4,1,2:6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