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笑府》日用部初探

2017-09-21 23:58:26吕士远
神州·中旬刊 2017年8期

吕士远

摘要:《笑府》是明代冯梦龙所辑的笑话书,其今所见最早版本是明神宗万历48年(1620年)编印的十三卷本,每卷一部,计有「古艶部」、「腐流部」、「世讳部」、「方术部」、「广萃部」、「殊禀部」、「细娱部」、「刺俗部」、「闺风部」、「形体部」、「谬误部」、「日用部」、「闰语部」,共六百余则故事。书前有署名“墨憨斋主人”的序文,每部部前有序言,笑话文末间有附记或评语。本文选取其中“日用部”一门,讨论笑话类型及其所蕴含的精神意涵。

关键词:日用部;游戏人生观;人性本恶论;编写特点

一、日用部笑话类型及其意涵

冯梦龙认为“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虽稗官野史,莫非疗俗之圣药”。在晚明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部分出版物向‘导俗化发展,冯梦龙的作品在迎合‘隐含读者的通俗娱乐需求之下,也显现了其本人的游戏精神以及劝世观念。

日用部卷首有小序题墨憨子曰:“人之日用,莫切于耳、目、口、鼻、四肢,然用而忘其用者,一之也。夫一之,犹有笑焉,况其外者?集日用部。”据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笑府》查日用部共45则,其中服饰类10则,与食物有关的类别有32条之多,剩下几条与行有关。

1、服饰类笑话

《笑府》日用部中服飾类笑话所涉及的服饰有网巾、帽子、衣服及鞋袜;这一类型的笑话以嘲笑为主,由对衣帽破旧的嘲讽挖苦来显示笑点。

破网巾

有见人网巾甚币,劝令修补。其人唤匠至,即于坐上伸头令修。匠请除下,应曰:“若除下,散矣。”

此处网巾破者说摘下便“散矣”,说明他的网巾已经破到一定的程度,也暗示了他一直带着这个破旧的网巾从不曾摘下。

一人网巾破,用布补之,久而布多于鬃矣。或曰:“如此网巾,带之热否?”答曰:“难道布唐巾不带了?”

此与皮补鞋说“难道靴不穿了”同意。又一人蒲鞋破,屡用皮补。或见之,讶曰:“你的皮鞋,如何带些蒲早上面?”

这则笑话对不断修补的破旧的网巾进行了嘲讽挖苦,问话者问网巾主人戴着网巾热不热?暗示他的网巾因为修补了太多次,上面的布比鬃还要多;而网巾主人也回应“难道布唐巾不带了?”,仅就“热不热”这一问句进行了响应(不热);而假意不知问话者对其破网巾的挖苦,可谓是机智的回应。

2、食物类笑话

日用部中食物类所占比重最大,同时也反应了“吃”在普通人民大众中占据了很大的日常消费。在这部分笑话中主要是以贪吃或者吝啬作为笑点,其中所涉及的食物有豆腐、馄饨、糕、馒头、豆、柿、酒、茶叶、河豚等,并且多次提到了赴席的场景,使得现今可以由此窥探晚明的百姓社会生活以及交际活动,食品种类的丰富,交际活动的频繁也是对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兴盛的一个映射。

食物类笑话的类型丰富同时体现了晚明饮食风俗的多种多样,明代的饮食自成化时起进入一个由俭入奢的过程,这种饮食奢侈之风一直延续到明末。

3、出行类笑话

这一类型的笑话在日用部中所占比重较小,基本上是以‘赴宴的情景为主的。比如:

携灯

有夜饮者,仆携灯往候其主,主曰:“少时便天明矣,何用灯为?”仆乃归。至天明,复往,主讶曰:“汝大不晓事,今日反不带灯来。”

吴俗,卖小菜佣,率以五鼓出行。适临街楼中有通宵饮者,菜佣见而讶之,曰:“如此早便饮酒乎?”饮者亦讶菜佣曰:“如此晏尚卖菜乎?”此事可发一矣。乃知“长夜失日”,真有是事。

小仆携灯候主赴宴而归,而由于马上天就亮了责怪其不用带灯。而当天亮小仆再去接主人的时候,主人再次责怪他“今天为什么不带灯”,正是“长夜失日”也。

这则笑话在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宴请的频繁程度。有许多学者关注明代消费方式演变方面的研究,探讨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的消费文化,从乘轿、服饰、饮食、出游等多方面来探讨消费与权力象征、流行时尚的形成、消费品味与身份区分、物的商品化与特殊化,以及文人品味的演化与延续。这些研究在对于晚明的社会文化与消费是一个直观的体现,同时在这里赴宴活动的频繁出现也体现了晚明市民的交游方式以及社会状态。

二、日用部笑话所反映的精神意涵

1、由日用部笑话见冯梦龙的游戏人生观

冯梦龙在《笑府》序中自言道:“古今世界一大笑府,我与若皆在其中供话柄。不话不成人,不笑不成话,不笑不话不成世界。”

对于经史子集、诗赋文章的鄙夷以及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世界看作是一座“笑府”,将我们所有人看作是其中提供笑料的角色,这种游戏人生的观点在冯梦龙的笑话集中随处可见。

2、由日用部笑话见冯梦龙的“人性本恶”观念

在《笑府》的笑话中存在有大量的人物形象,在这里以日用部中的人物形象为例,可以由冯梦龙对笑话的选材来窥探他对于人性的判断。

日用部笑话中所涉及到的人物大都是贪吃、吝啬、阴险的形象,从这些笑话中我们看到的是“人性本恶”的观点。

通过日用部的几则笑话只能对冯的创作观念猜测一二,但在大量贪婪、狡猾的人物形象出现的情况下,我们不可避免的猜测到冯梦龙本人在游戏人生的同时,对于人性的判断也是恶的;他在《笑府》的大量笑话中展现这些笑话并没有对人性进行揭示的本意,正如其在序中所写,“或阅之而喜,请勿喜,或阅之而嗔,请勿嗔。”编纂这些笑话的本来意图只是博人一乐,展现其游戏人生的观念,但在无意识的收集与编写之下,或许也蕴含着冯梦龙对于人性的判断——人性本来就是恶的,贪欲是与生俱来的,既然如此何不以此为素材而乐,享受当下的人生呢?

三、结语

日用部笑话对于晚明时代的映射有着重要的体现。无论是衣着服饰还是宴会吃食,日用部的笑话从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出发,其材料来源于最普遍的广大市民百姓,而它的受众同样也是这批市民百姓。这一类型的笑话往往十分通俗易懂,基于此,它也最直观的反应了古代各阶层民众的心理、生活、消费状态;它的内容由于贴近人们生活更加容易被接受,同时在文学研究上也有着其不可忽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明·冯梦龙著,魏同贤主编:《冯梦龙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明·冯梦龙编纂:《笑府》,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