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美
遂昌县妙高中心卫生院注射室 浙江遂昌 323300
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李光美
遂昌县妙高中心卫生院注射室 浙江遂昌 323300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2月所在医院1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服务。同时选取同时期100例普外科围术期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法,对比2组患者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且疼痛评分、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低于对照组(14.0%),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模式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明显,能够强化普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质量,提高就诊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人性化护理;普外科;围术期
普外科是临床重要科室,就诊患者往往需要通过手术方式来解除疾病困扰。在为患者开展手术治疗期间,除了要对相关操作技术进行不断优化外,还要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就诊服务[1]。人性化护理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优化临床护理服务,对患者护理工作进行不断改进,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满意的护理干预效果[2]。本研究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2月所在医院2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根据其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分组,对其临床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选取所在医院1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所选病例均满足普外科诊疗标准,其中急性胆囊炎23例,阑尾炎36例,胆结石36例,其他5例。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16-57岁,平均年龄(40.79±3.14)岁。与此同时,选取同期1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所选病例均满足普外科诊疗标准,其中急性胆囊炎25例,阑尾炎34例,胆结石35例,其他6例。对照组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40.52±3.22)岁。2组患者本人或家属对临床诊疗工作的方法、目的知情,自愿接受相关诊疗措施。2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组患者病情明确,排除:(1)不满足普外科治疗指征者;(2)多种因素导致无法配合治疗或中断治疗者;(3)无法定监护人者;(4)合并肝肾、心肺功能严重损伤或其他原因导致不满足手术操作指征者;(5)合并精神类疾病者、器质性病变、免疫性疾病、全身性感染等严重疾病者;(6)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3.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方法,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医嘱,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为其开展对症护理干预,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各项护理操作,保证患者安全就诊。配合相关人员,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对于病情比较严重者,尽量保证其能够得到最为合理、安全的护理安排。
1.3.2 观察组
给予本组患者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服务,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主要执行方法如下:
(1)术前护理:术前人性化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辅导、术前访视及术前准备等,其中,心理辅导主要是针对合并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从本组患者年龄构成来看,很多患者未成年或年龄偏大,此类均易引发严重心理问题,存在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护理人员善于观察,发现患者存在不良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干预,树立患者治疗信心;术前访视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了解,结合患者年龄、文化程度,采取不同沟通方法,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主要操作方法,讲解新型治疗方法的优势;术前准备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手术类型,为患者备好操作器械,并协助患者做好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者。
(2)术中护理:患者入手术室后,对其信息进行核实,协助手术操作医师、麻醉医师做好各项操作。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全程参与患者治疗,告知患者自己会陪伴其左右,减少患者担忧。术中做好密切观察,在允许情况下,减少躯体暴露,做好保暖护理。关注患者血压、体温、心率等方面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提醒医师,协助其做好对症处理。
(3)术后护理:严格遵循人性化护理干预方式,给予麻醉复苏期患者对症护理,减少不良反应。结合患者实际需要,给予其个体化护理干预。一般情况下,患者意识清醒后,护理人员及时与其进行沟通,询问疼痛及身体状况,合并严重疼痛者,按照医嘱适当给予镇痛处理。及时向患者本人或家属交代手术后相关注意事项,报告手术成功讯息,减少患者心理负担。做好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工作,细化多种操作,体现人性化护理内涵。
对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患者无法自主评价则调查陪护家属,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就诊满意度越高;与此同时,分别采用疼痛量表(VA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患者疼痛、焦虑情绪进行评分。其中,疼痛评分取分范围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痛。焦虑情绪评分每项共20公分题目,严格按照0-4级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不良情绪越严重;对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术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做好详细统计及记录。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比较(±s)/(%)
表1 2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比较(±s)/(%)
组别 护理满意度疼痛评分 焦虑评分 治疗依从性(n/%)观察组(n=100)96.85±12.63 4.12±1.41 38.52±5.47 97(97.0)对照组(n=100)76.64±8.546.62±2.08 54.82±8.01 78(78.0)t值 8.214 6.234 7.241 5.541 P值 0.000 0.000 0.000 0.012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3例,分别为感染2例,切口液化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14例,分别为感染7例,切口液化4例,肠梗阻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普外科就诊量大,护理任务繁重,若相关工作人员无法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则会对就诊患者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对医院的外在形象产生一定破坏。作为临床护理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转变思想认知,不断对护理工作行为进行优化,结合患者实际需要,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保证患者就诊的舒适性及安全性,提高患者治疗效果[5]。
人性化护理深化优质护理内涵,将人文关怀及人性化护理理念作为护理工作的行动准则,旨在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合理、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促进普外科手术顺利开展,提高术前、术中护理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从而有效提高患者护理干预实效,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6]。
通过临床实践工作证实,人性化服务模式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护理满意程度,从而减少投诉率,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将人性化护理理念融入到日常护理服务中,对护理理念进行强化,根据患者需要,为其营造更为温馨、舒适的门诊就诊环境,并保证患者能够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使其就诊需要得到有效满足[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且疼痛评分、焦虑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权威文献报道结果基本相符,说明人性化服务模式临床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使用优势。将普外科患者需求作为护理工作根本出发点,融入特色护理服务,满足患者情感需求,体现优质护理的核心。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强化普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质量,提高就诊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对患者良好预后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是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
[1]马冬彦.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9):155-156.
[2]钟晓珊,连叔薏.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手术护理中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225-226.
[3]徐静.外科监护室人性化护理服务方案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704-705.
[4]杨敏.人性化护理在外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5):57-58.
[5]韩慧霞.人性化护理提高外科门诊护理质量的探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3):4374-4375.
[6]王素平.综合性人性化护理对提高外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作用[J].光明中医,2012,27(6):1274-1275.
[7]董建婷.人性化护理对提高外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368-369.
R518.4
A
1672-5018(2017)02-119-2
李光美,女,遂昌县妙高中心卫生院,注射室,本科,主管护师,浙江遂昌,1981年3月7日。